钟声谁打定中魂,那有三才别立根。
我正问公公已死,岂胜哀泪洒乾坤。
【注释】:
定中魂:佛学术语,指在梦中或在定中,灵魂出离肉体,进入另一个世界。三才:佛教指天、地、水、火、风、空等宇宙万物,这里泛指世间万物。别立根:另立根源。公公:对和尚的尊称。已死:指和尚圆寂。哀泪洒乾坤:指和尚的泪水洒落于天地之间,象征他的生命结束。
【赏析】:
《挽香岩和尚为僧寂庵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以钟声和僧人的死亡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诗通过对“我”与死者的关系以及生死观念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无常的感慨。
一、二两句通过描绘钟声引发的联想,引出了对生死的感慨。作者认为,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不再受世俗的影响。这里的“定中魂”指的是梦境或定中的状态,而“三才别立根”则暗示了人的灵魂具有独立于世间万物的能力。这些观念都是佛教中的常见说法,反映了作者对生死的深刻理解。
三、四句则是对死者的哀悼之情的抒发。作者表示,自己曾询问死者是否已经死去,但并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这种疑惑和无奈的情感使得作者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命终结的无力感和悲伤。
五、六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生死观念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既然死者已经离去,那么自己的哀伤和泪水也就无济于事。这里的“已死”指的是和尚已经去世,而“岂胜哀泪洒乾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泪水并不能改变生死的结局,只能让天地为之感动。这种感慨既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死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无常的恐惧。
这首诗以钟声为引子,通过对生死的感慨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生死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使人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