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
足底烟霞宜我未,竹间香采是梅非。
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
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

【注释】

门墙:指代师门。不外千桃李:比喻众多弟子。涧谷:山涧,山谷。谁甘一蕨薇:谁愿吃一丛野菜。足底烟霞宜我未:脚底的烟霞好像适合我这样的人。竹间香采是梅非:香草和梅花,各有其特点。云开万里天无意:天空万里无云。海放孤槎我有归:海上漂流着一只孤舟,我有自己的归宿。阁寄紫虚年五百:在阁楼中寄居紫虚宫,度过五百年时光。铁筇扶路此通微:拄着铁做的拐杖,行走在通往微细之处的路上。

【赏析】

这是一首自娱自乐之作,作者通过写自己与自然景物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情趣。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前两句以桃花源自况,说自己虽身处桃源之中,但门庭并不对外,因而不能像桃花源中的居民那样过一种隐逸的生活。这里既表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态度,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涧谷谁甘一蕨薇”一句,是说那些隐居深山、不问世事的人(如陶渊明),他们宁愿吃一丛野菜而不愿做官,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愿望。

“足底烟霞宜我未”,诗人以“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两句来回答“谁甘一蕨薇”的问题。他自认为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道路,就不必再为功名利禄所累,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享受着那种“足下烟霞”、“云开万里”的惬意。“有归”二字,又表现出他对自己归宿的自信。

“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两句,诗人用夸张手法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理想境界。他幻想自己在阁楼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度过了五百年的岁月。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拄着他的铁拐杖,走遍了世间的奇山异水,达到了人生的极境。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补充,也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它表明诗人虽然身居尘世而不染世俗之尘,虽然远离仕途却心向往之,虽然未能真正脱离尘世却能超越尘世,这正是诗人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空灵,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