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承君命不彤闱,万里亲庭愿不违。
进士恩荣先拜母,黄门官好况言归。
乾坤楚越看须远,乡井山川也共辉。
万里可知吾分内,成都负弩是还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和对远行任务的坚定决心。下面是逐句解释:
送张黄门出使便道拜母
- 喜承君命不彤闱:喜悦地接受君命,不让宫廷中的规矩限制自己。”彤闱”指宫廷,这里指代朝廷。
- 万里亲庭愿不违:虽然身处万里之外,但希望不违背自己的孝心,回家看望母亲。
- 进士恩荣先拜母:身为进士,受到皇帝的恩典荣耀,先要拜见生母。”进士”指科举取得功名的人。
- 黄门官好况言归:作为黄门侍郎,有美好的境遇,可以回家。”黄门”是古代宫中的一种官职。
乾坤楚越看须远,乡井山川也共辉
- 乾坤楚越看须远:放眼望去,天地之间仿佛楚越两地相隔遥远。这里的”乾坤”和”楚越”都是比喻,意指世界或国家。
- 乡井山川也共辉:家乡的山水与远方的景色一样光辉照人,都值得赞美和欣赏。
万里可知吾分内,成都负弩是还非
- 万里可知吾分内:我知道我应当履行的责任就是万里之外也要孝顺母亲。”分内”指的是应该做的事情或责任。
- 成都负弩是还非:在成都时,我负弩(背弓箭)准备归家,但我是否应当返回取决于情况。这里的”成都”可能是地点名称,也可能是一个隐喻,指某种特定环境或情境。”负弩”指携带弓箭准备出征,这里可能暗示了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或任务。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京城中的所见所感,传达了他对于家庭和国家的双重关注。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孝观念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