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朝闻语策安边,也逐群公论子贤。
白首岂知相识晚,虚名先愧十年前。
此公国计三千万,邵子文章二百年。
我亦区区仁义外,武侯充国更屯田。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杨地官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鼓励。全诗充满了对杨地官的赞誉之词,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下面是逐句翻译:
回朝闻语策安边,也逐群公论子贤。
回朝听到他的言论能安定边疆,也追随群公讨论儿子贤良。
注释:回到朝廷后听说他的言论能使边疆安定,也追随群公讨论儿子的优秀品质。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杨地官的赞扬和期待,认为他能为国出谋划策,使边疆安定。同时,他也认为杨地官的儿子非常优秀,值得称赞。白首岂知相识晚,虚名先愧十年前。
白发已生何必再相见,虚名早已有愧于前年。
注释:即使已经白发苍苍,也无需再相见。因为虚名已经让过去的事情感到惭愧。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杨地官年龄增长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虚名的惭愧。他认为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要因虚名而感到惭愧。此公国计三千万,邵子文章二百年。
这位公卿的治国才能超过三千万,邵子的文章价值超过了两百年。
注释:这位公卿的治国才能超过三千万,邵子的文章价值超过了两百年。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杨地官治理国家的才能的赞美。他认为他的治国才能远远超过三千万,说明他对杨地官的能力非常认可。同时,他也认为邵子的文章价值超过了两百年,这说明他非常重视杨地官的文化素养。我亦区区仁义外,武侯充国更屯田。
我也只是一个区区仁义之人,而像武侯那样的人更是以屯田闻名。
注释:我也只是一个注重仁义之人,而像武侯那样的人更是以屯田闻名。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也是一个注重仁义的人,但与杨地官相比,自己的仁义只是基础,而杨地官则是真正的豪杰。同时,他也提到了像武侯那样的人物,以屯田闻名,这进一步证明了杨地官的才能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