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懒对西窗坐,糟粕回看亦五车。
自古无言知本静,人间有眼识空花。
天非个者难言妙,诗笑东坡也作家。
几夜蒙头渔艇子,腾腾睡倒月溪叉。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六年(1083)所作的《和王介甫雪中即事》。全诗如下:
读书懒对西窗坐,糟粕回看亦五车。
自古无言知本静,人间有眼识空花。
天非个者难言妙,诗笑东坡也作家。
几夜蒙头渔艇子,腾腾睡倒月溪叉。
下面是每句的翻译:
读书懒得对着西窗坐下来,回头望去那些书页就像五车的书一样。
自古以来谁不知道静心本源的道理,但人们却很难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空无。
上天并不是个东西很难描述它的精妙,而东坡先生也善于用诗歌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
几个晚上我都躺在渔艇子里睡觉,醒来时发现月光洒在溪边。
注释与赏析:
“读书懒对西窗坐,糟粕回看亦五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态度。他懒得坐在西窗下读书,而是选择躺在床上,这样更容易放松自己,让思绪飘向远方。回头看看那些书页,就像五车的书一样,说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热情。
“自古无言知本静,人间有眼识空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本源的寂静,而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受到自己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陷入表面的现象之中。
“天非个者难言妙,诗笑东坡也作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和文学的看法。他认为,天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其精妙之处;而东坡先生的诗歌则善于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几夜蒙头渔艇子,腾腾睡倒月溪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渔艇中睡觉的场景。他蒙着头,身体蜷缩着,仿佛已经入睡。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悠闲和自在。
整首诗以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通过描写自己的读书态度、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和文学的认识等,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才华。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