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家更说家,且将行止问江霞。
知君脚力尝应遍,老我头风痛愈加。
万事到头终外物,孤舟何处不天涯。
故园到日重阳近,莫向尊前负菊花。
【译文】
四海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更不要说家乡了。暂且问问江上的霞光何处?
知道你的脚力曾经走遍了四方,而我却因风头痛得更加厉害。
万事到了尽头都是外物,孤舟在何处不是天涯?
故园到时重阳节快到了,不要到尊前辜负菊花。
【注释】
①方景瞻还:指方景仁。方景仁(1497年一1566年),字景瞻,号松厓,歙县(今属安徽)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交游唱和。有《方子玄集》。②南城:指徽州(今安徽黟县)。③借松厓韵:即“松厓”韵,是方景仁的诗中常用之调名。④四海无家更说家:意思是四海飘泊,没有固定的居处,更何况家呢。⑤行止:行走停留。⑥江霞:江边的彩霞。⑦老:衰病。⑧外物:世俗的事物。⑨涯:边际,尽头。⑩故园:故乡。⑪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登高节。《易经》上说:“九五至尊,九五之尊。”九五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古人于此日登高,饮菊花酒以辟邪,所以又称为“登高会”“重阳节”。⑫负:辜负。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对象是方景仁(松厓)。方景仁(1497—1566),字景瞻,号松厓,歙县(属安徽)人,明朝诗人,曾任南京吏部尚书等职;诗风清新,与李梦阳等并称为“后七子”,对后世影响较大。本诗是作者酬谢方景仁赠诗之作。
此篇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自己客中无家可归,更不必提家乡了。颔联写朋友远道而来,诗人想问他的脚力是否已走遍天涯。颈联写自己年老体衰,头风痛得更加严重,世事终难如愿。尾联写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祝愿。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