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解尘鞅,归来结茅屋。
杖策泉石间,相从参一六。
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解析】
此诗首联“何如解尘鞅”,意为:“何不解脱世俗的牵绊,归隐山林?”“尘鞅”即世俗。颔联“归来结茅屋”,“结茅屋”指建茅屋。颈联“杖策泉石间”,意为:“拄着拐杖来到山石之间。”尾联“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达穷”指通达穷尽。“何足卜”意为:哪里值得一卜?
【答案】
(1)
首联:为何解脱世俗的牵绊,回到山林中去?尘鞅:世俗的牵绊;归:返回;结茅屋:建茅屋。
(2)
颔联:拄着拐杖来到山石之间,一同参悟佛理,领悟禅机。杖策:拄着拐杖;泉石间:山间泉水、岩石间;参一六:参悟佛理,领悟禅机。
(3)
颈联: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无法回转,人生穷通又何足论呢?年华:时光;可返:可回转;穷达:穷与通;何足:何必;卜:推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僧人的赠答。开头两句说,为何要解脱世俗的牵绊,回归山林中去呢?尘鞅:世俗的牵绊;归:返回。“相从参一六”,意思是拄着拐杖到山岩间来和僧人一起参悟佛理,领悟禅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束缚的心愿,也表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一六”是梵语音译,为禅定的意思。“参”有体察、体会之意。
时光匆匆流逝,不能回转,而人的穷通又有什么值得推测的呢?年华:时光;可返:可以回转;穷达:穷与通;何足:何必;卜:推测。“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表明了诗人超脱于世俗之上,追求自然与佛理的人生观念,体现了他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