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榆关道,西风卷客旌。
寒沙迷古塞,落日下孤城。
水险遮蕃骑,山高列汉营。
君王方偃武,边将莫言兵。
榆林道中
迢递榆关道,西风卷客旌。
寒沙迷古塞,落日下孤城。
水险遮蕃骑,山高列汉营。
君王方偃武,边将莫言兵。
注释:
- 迢递:遥远。榆关道:指从北京到榆林一带的长城沿线的道路。
- 西风卷客旌:被西风吹动的旗子。
- 寒沙:冷沙,形容荒凉、萧瑟的环境。迷:使迷惑,使人迷失。古塞:古老的边陲关塞。
- 落日: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也指一天即将结束。孤城:指边远的地方的城镇,孤独无援地屹立着。
- 水险:水中的危险,这里指渡口或桥梁等地方。蕃骑:古代北方民族的骑兵。
- 山高:山峰高大,山高列汉营:山高耸入云霄,如列阵的军营一样。
- 君王方偃武:君王正停止战争,不再使用武力。偃武:停息武事,指停止战争。
- 边将:边疆将领,边将莫言兵:边疆的将领们不敢谈论战争的事情。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写了作者在西北边陲的所见所感。全诗意境开阔,笔法苍凉。
首联“迢递榆关道,西风卷客旌”,写出了诗人行路艰难,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寒沙迷古塞,落日下孤城”描绘了一幅边塞荒漠的景色,让人不禁想起边关的悲壮和荒凉。
颈联“水险遮蕃骑,山高列汉营”则进一步展示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英勇战士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的伟大。
尾联“君王方偃武,边将莫言兵”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