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上古招提,楼阁参差近碧鸡。
为爱白云分半榻,却随明月过双溪。
风前松子当窗落,雨后苔衣拂石题。
如此清幽好栖泊,为谁又度涧桥西。
【解析】
此为一首题咏太华山寺风景的绝句。全诗意境清新,语言平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诗人对太华山寺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概括,以松树、苔衣、涧桥作陪衬,写出其清幽之景和高远之感。“如此清幽好栖泊,为谁又度涧桥西”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诗人对太华山寺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答案】
译文:在昆明池边的古招提寺里,楼阁参差错落,近在碧鸡坊。喜爱白云分半榻,却随着明月过双溪。风吹松子当窗外落下,雨后苔衣拂石题留。如此清幽好栖泊,为谁又度涧桥西?
注释:昆明池:昆明湖的别称。招提:佛寺的简称。碧鸡坊:唐时长安城东门名。半榻:指僧房中的一张床。清风:指山中清凉的风。松子:松籽。涧:山间的溪流。桥西:指寺庙的西边。赏析:此为一首题咏太华山寺风景的绝句。诗中描绘了太华寺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这清幽雅致环境的赞赏和喜爱之情。首联写登临太华山寺所见,用“昆明”代指太华山,用“招提”代指太华山寺。“古招提”三字点出了题意。颔联紧承上文,从太华寺周围的景物来进一步渲染太华寺的环境之美。“白云”二字点染出太华寺所在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分半榻”三字则表现出太山之高峻险峻,云烟缭绕,令人神往。“明月”二字,不仅照应了“白云”,更突出地显示出夜幕降临时太华寺周围的幽静美景。颈联写诗人置身其中的感受。“松子”“苔衣”是诗人所欣赏的两种自然景物,它们点缀着太华寺周围的山林,增添了它的美丽,而“风前”“雨后”两字,则表明了这种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变幻多姿,从而烘托出太华寺周围环境之美。尾联以问语作结,抒发自己对太华寺的热爱及由此而生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