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今重至,人闲地亦幽。
坐深松月夜,吟苦竹桥秋。
问宅怜曾舍,寻山忆昔游。
主人无限意,翻恐仆夫愁。
丙子重过石上
五载今重至,人闲地亦幽。
坐深松月夜,吟苦竹桥秋。
译文:
我经过这里已经有五年了,现在又回来了,这里的人很悠闲,环境也很幽静。我在深深的松林中坐着,仰望着明亮的月光下的夜空;在秋天的竹桥上吟诵诗句,感叹时光的流逝。
问宅怜曾舍,寻山忆昔游。
译文:
我曾在这里居住过,现在我想看看这里是否还记得旧时的景象;我怀念过去曾经游览过的山峰。
主人无限意,翻恐仆夫愁。
译文:
主人对这里的景色充满了无限的感情,但我担心我的仆人会感到忧愁。
赏析:
首二句写诗人重到故里,感慨系之。“五载今重至”与《春望》诗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属感伤时事的忧愤之词。但《春望》诗是写国家残破、人民流离失所,而此诗则是写自己久客他乡后重到故乡的欣喜心情。“人闲地亦幽”,既承首联之“重”字,又启下联之“怀旧”、“怀古”。
三四句写诗人在月夜和秋色中凭吊故居,抒写怀旧情怀。“坐深松月夜”,“坐”字写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吟苦竹桥秋”一句中的“苦”字,不仅形容秋风凄厉,而且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五六句写诗人登高遥望,追念昔日游踪。前句“问宅”点明题意。“怜”字写出了诗人对故居的深情;“寻山”则表达了他对往日游赏之地的怀念。
七八句写诗人在故居中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内心情感。“无限意”,即“无限情”。“翻恐仆夫愁”,即“翻怕我徒增客人的烦恼”。
这首诗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开头二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文作了铺垫;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最后两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晓畅。特别是“五载今重至,人闲地亦幽。坐深松月夜,吟苦竹桥秋。”四句写景真切传神,富有感染力,历来为人称道。
名家点评
清代王士祯《渔洋诗话》:元美《咏史》云:“江左多佳丽,风流在吴宫。谁知玉树影,只在石梁东。”“石梁”即此诗中之“石上”,盖因避仇者而改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