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庭松色,喧啾檐雀声。
有苔封玉砌,无露到金茎。
已厌浮云重,还看杨絮轻。
应知陇上者,此际辍深耕。
【注释】
- 欲雪限韵:想见雪花落在庭院里,把松树的色相也掩映得凄惨暗淡。
- 惨淡庭松色:惨淡:暗淡。庭院里的松树因为雪的遮掩而显得色彩惨淡。
- 喧啾檐雀声:檐下喜鹊的叫声嘈杂喧闹。
- 有苔封玉砌:玉砌:指院中的台阶、石阶等,用玉石砌成。有苔藓覆盖在台阶、石阶等地方。
- 无露到金茎:无露:指没有露水。金茎:即金盘,是古代皇宫中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形状像盘,所以叫做金盘。没有露水滴在金盘上。
- 已厌浮云重:已经厌倦了飘荡不定的白云。
- 还看杨絮轻:还:又。杨絮:柳絮。看着空中飘洒的杨絮,感觉它们轻轻的。
- 应知陇上者:陇上:山冈之上。知道山上的农民正在休息吗?
- 此际辍深耕:此际:这时。辍:停止,停止耕作。
【赏析】
这首五绝描写了一幅寒意逼人的冬日庭院图。
首句“惨淡庭松色”写诗人站在庭院里远望,看见那松树枝干苍劲,颜色惨淡;接着写庭院内传来喜鹊的叫声,使整个画面更显热闹。第二句“喧啾檐雀声”写喜鹊的叫声嘈杂喧闹;第三句“有苔封玉砌”写台阶、石阶等地方有青苔覆盖。第四句“无露到金茎”写没有露水滴在金光闪闪的金盘中——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描写,把庭院内的景物写得十分逼真。
后四句写自己的心情。第五句“已厌浮云重”,写出了自己对纷乱世事的厌倦之情;第六句“还看杨絮轻”,看到空中飘洒的杨絮,感觉它们轻轻的,心情舒畅;第七句“应知陇上者”,写出了山冈上的农民正在休息。
全诗描绘了一幅寒气袭人、清寂寂静的冬日庭院图,表现诗人对纷乱世事的厌恶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