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罹多难,逡巡六十春。
残尊烧竹夜,孤剑避兵人。
梦里丹霄迥,愁中白发新。
因嗟城市异,涕泪欲沾巾。
【注释】
甲寅:农历年。除夕,指旧岁最后一天。北郭:古地名。此处泛指北方。作:题诗。
罹(lí):遭到。
逡巡:犹豫不前的样子。六十春:六十年。
残尊烧竹夜:指除夕之夜,把酒烧着竹子取暖。
丹霄:天之极高处,此处借指朝廷的朝廷。
城市异:指战乱使城市面貌全非。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诗人在甲寅除夕之夜,避乱北郭村中,以诗自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思和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在战乱时期所受的痛苦折磨。
“身世罹多难,逡巡六十春。”诗人一生历经坎坷,饱受苦难。“罹多难”,遭遇多次灾难。“逡巡”即徘徊不前。“六十春”,指已度过了六十年的人生岁月。
“残尊烧竹夜,孤剑避兵人”。“残尊”指酒器破损不堪,无法饮酒,形容家境贫寒。“烧竹”是古人的一种取暖方式,用火烧竹筒来取暖。“孤剑”指的是没有兵器的人,也可以说是无家可归、流落他乡的人。“避兵人”意即躲避战乱之人。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感。
“梦里丹霄迥,愁中白发新。”“梦里”与“愁中”形成对比,前者表示诗人在梦中看到了遥远的天边,后者则表达了他的忧愁之情。“丹霄”是高高的蓝天,“迥”是远的意思。“白发”,代指年老。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他既渴望能有一个美好的梦,又担忧自己会在梦中死去。
“因嗟城市异,涕泪欲沾巾。”“嗟”感叹的意思。“城市异”指战乱使城市面目全非。“涕泪欲沾巾”形容诗人因战乱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战争的厌恶感。
整首诗通过纪实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写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