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
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
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
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
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
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
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
【注释】
夹浦:水道。
循转河:顺流而下。同里:古县名,今属苏州市吴江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郊。
断岸:岸边的石堤。
石梁:石桥。
无底渊:深不可测的水潭。
神龙:传说中的神物,这里指代龙。
舟人:船夫。撑篙:用竹篙拨动水面,使船前进。
商贾:商人。
缘溪:沿着水流。寻汇:寻找水流汇集处。
空将百尺牵:形容船只高大而沉重。牵(qian):《广韵》“牵”音牵,《集韵》《韵镜》“牵”音前,即拉的意思。《说文解字》:“牵,引也。”《广雅》:“牵,引也。”“空将”意谓空拉着船。
足辛苦:意为劳苦辛苦。
斜日到人家:夕阳西下时来到村庄。
腥风起鱼鼓:傍晚时分,渔民打鱼归来,扬起渔网,发出阵阵鱼腥味和声响,如同鱼鼓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乘舟沿水路至同里县,一路上见闻颇多,因而作此诗以记之。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前半部分描写沿途所见景色;中间部分写舟中所见;后半部分写抵达目的地后的感想。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夹浦两岸的风景,“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写出江水的流动,以及江岸上石堤、夹浦的景象。“石梁”三句则进一步描述了夹浦中的石梁、涛浪以及它们的存在时间,表达了对古代建筑的感叹与赞美。
接下来的八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船上的情况及到达同里后的感受。“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一句,生动描绘了船夫们放下船篙,开始划船的场景,同时暗示了船行速度的变化。“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两句,则表达了船夫们因顺风而顺利通过同里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此的欣赏。
最后四句,诗人转向对同里的观察与感受。“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两句,描绘了同里的道路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两句,则批评了同里道路的治安状况,认为这既不利于商人的往来,也影响了当地的繁荣。
这首诗通过对夹浦之行的详细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