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叶高枝倚碧天,半擎霜雪半云烟。
峥嵘未作蛟龙去,要待青青化石年。

【注释】

杂画 其三: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诗三首·其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却学昆仑顶上松,岁寒不改雪霜姿。”

蜜叶高枝倚碧天:蜜树叶子高高挂在树枝上,倚靠在碧绿的天空中。

半擎霜雪半云烟:一半像霜白,一半像云烟,形容树影婆娑,如梦似幻。

峥嵘未作蛟龙去:形容树木高大挺拔,没有变成巨龙而去。

要待青青化石年:等到春天来临时,它才会变成化石。

赏析:

《杂画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咏物起兴,写秋日里高高的梧桐树,倚在蓝天之下,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诗人以梧桐比喻人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全诗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首联“蜜叶高枝倚碧天,半擎霜雪半云烟”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梧桐树高耸入云,叶子翠绿欲滴,仿佛倚靠在碧蓝的天空之中。这里的“霜雪”和“云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梧桐树枝叶的苍劲和飘逸。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梧桐树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峥嵘未作蛟龙去,要待青青化石年”进一步展开了对梧桐树的想象和描述。诗人认为梧桐树虽然高大挺拔,但它还没有变成巨龙而去,而是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姿态和活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和瑰宝。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梧桐树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