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谒虚峰,片玉层层积。
何年属五丁,一一天斧劈。
夭矫不可名,飞来动吟魄。
碎嵌既玲珑,深幽复徒窄。
全收岱色青,回带河光白。
流珠或喷胸,落宿当人额。
上有孤桐根,下有悬钟石。
桃花千万树,涧水流深碧。
秦封今安在,漠漠白云宅。
诗句原文:
杖策谒虚峰,片玉层层积。 何年属五丁,一一天斧劈。
夭矫不可名,飞来动吟魄。 碎嵌既玲珑,深幽复徒窄。
全收岱色青,回带河光白。 流珠或喷胸,落宿当人额。
上有孤桐根,下有悬钟石。 桃花千万树,涧水流深碧。
秦封今安在,漠漠白云宅。
译文:
握着拐杖去拜访虚无缥缈的山峰,看到一层层的玉石堆积如片玉。不知道是哪个年代被五大能工巧匠所拥有,他们一天天地用斧头劈开。
山势高耸而弯曲无法用言语形容,如同从天而降的飞鸟触动了诗人的魂魄。岩石破碎后镶嵌得如此精巧玲珑,深邃幽静又略感狭窄。
整个山体都被泰山的青色所覆盖,山脚流淌的河水反射出河面上的白色光芒。泉水有时像珍珠般喷射在我胸口,夜晚落在了我的额头上。
山顶生长着一棵古老的梧桐树,山下悬挂着一颗大钟石。周围千万棵桃花树,涧水流动清澈碧绿。
现在秦始皇的封地在哪里?只有那茫茫的白云和一座座山宅。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诗中的“杖策谒虚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拄着拐杖去拜访这座虚无缥缈的山峰的情景。诗人通过视觉描绘出了一片片玉石层层叠叠的景象,展现了峄山的自然美。
“何年属五丁”,这里的“五丁”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位能工巧匠,他们用巨大的力量将这座山峰劈成了两半,象征着峄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天斧劈”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之大,如同天赐的神斧。
诗中多次使用了“飞来”、“不可名”、“玲珑”、“深幽”、“孤桐”、“悬钟”等词汇,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峄山的形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内心的震撼。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令人敬畏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峄山周边环境的描绘,如桃花林、涧水、古石等,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峄山的自然之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如秦始皇的封地,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通过对峄山的细腻刻画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