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探本原,先立大体。
作圣功夫,直捷简易。
高明自得,灭裂则诬。
圣道大中,岂容殊途。

【注释】

陆文安公:即陆九渊,南宋学者、思想家。

本原:事物的根本原理。

大体:指事物的大要或主要部分。

作圣功夫:成为圣人的功夫。

灭裂则诬:意指如果将事物割破弄碎,就会导致歪曲和诬蔑。

圣道大中:指圣人之道,其道理广大中正而不偏颇。

殊途:不同的途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通过赞颂陆九渊的学问,来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首句“学探本原”,表达了对学问本质的理解和追求。这里的“本原”是指事物的根本原理或道理,是学问的核心所在。诗人通过对“本原”的探讨,表达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问修养。

第二句“先立大体”,进一步阐述了对学问的理解。这里的“大体”是指事物的大要或主要部分,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关键。诗人认为,在学习和研究学问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三句“作圣功夫,直捷简易”,表达了对成为圣人的理解和追求。这里的“作圣”是指成为圣人的过程,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境界。诗人认为,成为圣人的功夫应该是直截了当、简单易行的,而不应是复杂繁琐的。这种理解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第四句“高明自得”,表达了诗人在学问上的自信和满足感。这里的“高明”是指学识高深,而“自得”则是在学识高深的基础上获得的内心满足和愉悦。诗人在学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对此感到自豪和满足。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知识的尊重。

第五句“灭裂则诬”,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理解的批判态度。这里的“灭裂”是指将事物割破弄碎,而“诬”则是造成歪曲和误解。诗人批评那些将学问割裂开来、歪曲真相的做法,认为这是对知识的一种亵渎和误导。这种批判态度表明了诗人对于真理的坚定追求和对于知识的尊重。

第六句“圣道大中,岂容殊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道路的认识。这里的“圣道”是指圣人之道,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和规律;而“殊途”则是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诗人认为,圣人之道是广大中正而不偏颇的,不应存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种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正确认识。

这首诗通过赞颂陆九渊的学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知识的尊重。全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