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师群儒,刻意践履。
恬素自安,志薄进取。
习静虽学,死心病仁。
一蹴造圣,或误后人。

注释:

吕荥阳公:指唐代诗人吕温(703—768),字和叔,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一生以文学为业,官至尚书右丞、集贤殿大学士等职。他的诗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博师群儒:广泛地学习众儒的学问。

刻意践履:刻苦地实践,脚踏实地。

恬素自安:心无杂念,安然自在。

志薄进取: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很淡薄。

习静虽学,死心病仁:学习道家静养之道,但最终却失去了对仁义的信仰。

一蹴造圣:一步登天成为圣人。

或误后人:可能会误导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温所作的《古像赞》中的第二十一首。全诗通过对吕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诗的前两句“博师群儒,刻意践履”强调了吕温广泛学习并实践众儒的思想。这表明吕温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学识基础。其次,“恬素自安,志薄进取”表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没有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最后,“习静虽学,死心病仁”揭示了他虽然学习道家的静养之道,但却逐渐失去了对仁义的信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即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一蹴造圣,或误后人”则表达了对吕温的批评,他认为他过于急切地想要成为圣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会导致误导后世。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这首诗通过吕温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展示了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