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非萧相,竟作逋逃客。
世无汾阳王,谁矜李太白。
援手坎阱中,寘之云梦泽。
勋名登庙堂,休光照简册。
感此国士知,一死安足惜。

【注释】

谢孟都宪时元四首:指唐代诗人李白。谢孟都,字子美,唐玄宗时任秘书监兼修文馆学士;李时元,名不详(一说即李白)。这组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因“赐金还山”而离开长安时写的。淮阴非萧相:淮阴侯韩信,汉初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与萧何同为刘邦的重要助手,封为淮阴侯。萧相,即萧何。竟:终于。逋逃客:指逃亡在外的人。世无汾阳王:唐玄宗时有汾阳王郭子仪,封汾阳郡王。李太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玄宗时著名诗人。援:拉,扯。坎阱:陷井。寘:放置。云梦泽:古泽薮名,在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勋名:功勋名誉。庙堂:朝廷,朝廷中。休光:荣光。简册:文书档案。国士知:国家赏识的人才。安足惜:哪里值得可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于天宝元年(742)被赐金放还。这首诗就是他回乡时所作。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对淮阴侯韩信的景仰和自比。韩信虽受刘邦重用,却遭到吕后的陷害,最后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李白在这里以韩信自比,表示自己虽然也得到皇帝的宠遇,但终不免于厄运,与韩信一样都是悲剧性的下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李白对韩信的景仰,也流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同时也暗喻了当时朝廷政治上的黑暗。接着三句说由于世道昏暗,没有人能像汾阳王郭子仪那样赏识他。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大将,曾任朔方节度使,封汾阳郡王,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所以这里说没有人能够赏识李白,实际上是说他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一句既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表明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以下六句写李白在朝廷中的地位。“援手坎阱中”是说自己处在朝廷之中,如陷井阱一般。“寘之云梦泽”是说将自己所获的一切荣誉都置之于身外,不以为意。“勋名登庙堂”则是说自己所取得的功勋和名誉都高居朝廷之上,受到皇上的重视。“休光照简册”则是指荣耀光辉照耀文书档案。这六句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得意和自豪。

最后两句写对国事的关切。“感此国士知”,意思是说感激那些了解他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是他赖以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死安足惜”,意思是如果为国家而死,死又何惧?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生死的豁达态度。

这首诗是李白告别京都长安时作的。他一生抱负很大,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因此感到失望。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自己对仕途的失望,其实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