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五十未知非,漳水滩头独掩扉。
万里归来双鬓在,一经真与众情违。
月明古渡渔灯暗,秋尽空山木叶飞。
今我故吾何必问,望中星宿渐依稀。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具体包括内容理解、手法鉴赏和情感分析等。本题属于诗歌的内容理解类题,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漫兴”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统摄,因此,要把握其大意。“行年五十未知非,漳水滩头独掩扉。”这是第一联。“我”行年五十却不知道什么是是非,在漳水边上,独自关上门。“知非”,即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五十”,这里指诗人五十岁。“独掩门”,诗人独自关上门,不问世间事。“漳水”,即漳河,在今河北大名县西。
“万里归来双鬓在,一经真与众情违。”这是第二联。“归来”,诗人从军多年,归家途中经过漳河边。“两鬓”,指人的双鬓。“经”,一作“经书”。《论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都在求学,到七十岁时才真正懂得了天命。诗人说:自己五十岁回来,头发已白,可仍然知道天命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知天命却依然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众情”是指世俗之情。“真与众情违”,诗人追求的是真理,而众人追逐的是功名利禄。
“月明古渡渔灯暗,秋尽空山木叶飞。”“月明”三字照应上一句的“归”,“月明”也照应下一句的“空山”,点明诗人归来的时间。渔灯,即渔船上挂的灯笼,用以照明。“空山”,指深山里没有树木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月光明亮的渡口边,渔人点燃的灯笼已经昏暗,秋天快过去了,山上的树叶飘落下来。“今我故吾何必问,望中星宿渐依稀。”“今我”“故吾”都是代指自己的内心。“何问”,不必询问。“望中”,指望着远方。星宿,即星辰。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的归宿,何必再去询问呢?看远去的星星,它们越来越暗淡了。
【答案】
行年五十未知非,漳水滩头独掩扉。
万里归来双鬓在,一经真与众情违。
月明古渡渔灯暗,秋尽空山木叶飞。
今我故吾何必问,望中星宿渐依稀。
译文:
五十岁时才知道自己的缺点,独自关闭了门。
归来后白发苍苍仍知道天命,但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与真理背离。
明亮的渡口上,渔人燃着的灯笼已昏暗;秋天快过去了,山上的叶子飘落下来。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的归宿,何必再去询问呢?看远去的星星,它们越来越暗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