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添渠水分馀润,风到松林却半回。
进退有机饶自得,更于何处见胚胎。
注释:冰水增添了渠道的水分,使得余润得以留存。风到了松林,却让松林回旋半圈。进退之间,有机可趁,自得其乐,又在哪里可以见到生命的胚胎呢?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事物,表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赞美。全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冰添渠水分馀润,风到松林却半回。
进退有机饶自得,更于何处见胚胎。
注释:冰水增添了渠道的水分,使得余润得以留存。风到了松林,却让松林回旋半圈。进退之间,有机可趁,自得其乐,又在哪里可以见到生命的胚胎呢?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事物,表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赞美。全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喜得酒联句”,然后理解全诗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注意从标题、注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可。 (1) 第一句“荒村难问市”,意思是说在荒僻的村落难以去集市上买些货物;第二句“古刹倒芳樽”,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庙宇前倾倒美酒来祭祀神灵
【注释】 宿方寺:在洛阳东郊,唐睿宗时建。 三首:《宿方寺》为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组。 避嚣:避开尘世喧嚣。来野寺:来到郊外寺院。学静惯参禅:学习静心,惯于参悟禅理。般若台:相传为佛教大乘教派所创,又称“法云”。 台风:指佛教中的空性思想。静:佛教中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 多罗树:梵语音译,意为宝树。连:相连不断。 老龙:比喻高僧。寒剑影:剑光闪烁如寒龙之影。孤鹤:比喻高僧。茶烟:僧人品茗时的烟气
【注释】: 宿中方寺三首 其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绝。宿方,指住宿在方丈室。便,通“便”,闲谈之意。茶膏,指茶叶熬成膏状的茶叶。真,纯正。破墙通月色,空阁接云亲:夜深,月光穿透墙壁洒满整个房间;空阁与云相接,仿佛云气从阁上飘过。切切笛中雨,浮浮瓮底春:笛声悠扬宛转,宛如细雨打在竹叶上的声音,瓮(瓦器)中的水像春天般泛起层层涟漪。五更清梦晓,门放欲来人:凌晨五更时分,我梦见自己在梦中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赏析诗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看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二是看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形象;三是看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风格;四是看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时,首先指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注释和整首诗的意思进行分析。如“有雨梧逾碧,无风竹自开”,意思是下雨后,梧桐叶更显翠绿,没有风吹动,竹子也自然地开放了。其中
【注释】 晚眺:傍晚眺望。 密云驱雨过,山为送青来。 密云驱走雨水,山峦送来青山。 犬吠行人住,牛奔牧竖回。 狗叫声中人们驻足,牛在奔跑中牧童返回。 好句随凉得,芳樽入夜开。 好诗句随着凉意获得,佳酿随着夜幕开启。 床头无所有,几卷旧书堆。 床头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几卷旧书。 【赏析】 《晚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
墨竹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有影浓且淡,无根枯复荣。 诗魂偏入格,聊寄故人情。 注释与赏析 1.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 注释:描述竹子的形态和特性。 - 赏析:通过“依然老嫩茎”表达了竹子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其本质始终如一。 2.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 注释:形容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美丽。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风雨和雪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重要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作答。 “登高穷暮景”的意思是登上高处眺望,尽目远望,直到日落西山的景色。登高,是登山的意思;穷,是极尽的意思;暮景,傍晚的景色。“云树郁苍苍”的意思是云烟缭绕树木茂盛。“牛饱眠烟草”的意思是耕牛吃饱了躺在绿油油的草上。这句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图
【注释】 和答云山塔寺小憩 其一:招提清欲水,不许点尘侵。 招提:寺院名。 清欲水:清澈的泉水。 不许点尘侵:不要让一点灰尘落在泉水中。意为保持水质的清洁。 径曲履痕薄:曲折的小路上,踩在鞋上的脚印很浅。 云封塔影深:云雾缭绕着塔的影子,显得非常深远。 佛说幻于古,人心巧似今:佛经中说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而人的心计却巧妙无比,与今天的人们相比毫不逊色。 几多朝市客,方寸有山林
披襟纳晚凉,微雨洒回廊。 松吼虬龙怒,稻翻云雾黄。 新词称绝唱,爽气协清商。 更到山城远,檐铃代击梆。 注释: - 披襟纳晚凉:展开衣襟迎接傍晚的凉爽。披襟,敞开衣襟;纳,接受;晚凉,指黄昏时分的凉意。 - 微雨洒回廊:细雨轻轻洒在回廊上。微雨,指小雨;洒,落下;回廊,古代建筑中曲折环绕的长廊。 - 松吼虬龙怒:指松树在风雨中发出怒吼声如龙一般威猛激烈。吼,大声呼喊;虬龙,传说中无角的龙;怒
【注释】 1. 寓松溪寺联句:作者与友人在松溪寺相聚,共赋诗作。联句,指两位或多位诗人同时赋诗,各成一章,相互唱和。 2. 立马:骑在马上。 3. 长风扫断桥:大风吹断桥梁。 4. 逢僧无故老:遇见的僧人没有什么原因而显得年老。 5. 磨石记前朝:磨石上刻有前朝的文字。 6. 崖古树遮目:山崖古老树木遮天蔽日,形容山高。 7. 台荒草没腰:台边荒芜草地淹没人腰,形容山高。 8. 鄙吝顿然消
深汲第四泉,引方壶十年 夏良胜的《和待隐园二十咏其十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中,“招隐山头第四泉”,即指一处幽静的山水之所,是文人骚客常来休憩之地。诗人在此坐而饮茶,泉水之清冽,令人心旷神怡。 “坐来深汲见奫然”一句,形象地刻画了泉水从山间涌出,清澈见底,宛如玉液琼浆。此景之下,诗人感慨万千,仿佛能听到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南山真见北山移,莫怪名家擅两奇。 好看畦蔬春雨足,许多滋味自家知。 【注释】 “南山”,指作者的家南山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山”,指作者的家北山园(也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见”:同“现”。 “莫怪”,不要怪罪。“名家”“擅两奇”,名家,即名家园。擅两奇,即擅有两处奇景。 “畦”,田间的沟、垅。“滋味”,这里指味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北两个花园的描写。首句写南山园,次句写北山园
道源深处在人求,分得濂溪别院幽。 花底酒杯池上钓,年来鱼鸟不相猷。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道源深处:此处指道家的源头所在,通常指修行或探寻真理的场所,也暗示一种深远和静谧的环境。 2. 在人求:表明这种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寻求和努力得到的,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和超然的追求。 3. 分得濂溪别院幽:濂溪是古代地名,特指一处清幽之地。"分得"意味着得到或占有
诗句原文: 位先八座裴公府,家近扁舟范蠡湖。 见说午桥风骨好,寿时曾入画中无。 注释解释: - “位先八座”:指的是在官府中有很高的地位。 - “裴公府”:这里指的是裴公的府邸,可能是指某个高官的府邸或别墅。 - “家近扁舟范蠡湖”:表示自己的住所靠近范蠡湖,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 - “见说午桥风骨好”:据说午桥人(可能是某位有名望的人)的风骨很好。 - “寿时曾入画中无”
注释: 不让西园的景致多,让我在这里老去摩挲。只是因为恩重怀忧早,为倩风篁作浩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是《待隐园二十咏》中的第十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西园的深深眷恋之情。他不想让西园的景致多,因为在他看来,这里已经足够美丽了。但他又不得不离开西园,因为他的恩重怀忧早,需要为他人做出贡献。于是他借助风篁(竹林)的声音,写下了这首浩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
和待隐园二十咏 其十四 超然台高秋半时,幽香自许幽人知。分付西风莫相怨,朝来已放出墙枝 注释: 1. 超然台:指位于高处的亭台,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境界。 2. 秋半时:即深秋时节,此时天气渐凉。 3. 幽香:指花草树木散发出的香气,通常与高洁、清雅相关。 4. 幽人:指隐居生活的人,这里泛指那些追求高洁生活品质的人。 5. 分付:意思是吩咐、托付。 6. 西风:指南北方向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