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嚣来野寺,学静惯参禅。
般若台风静,多罗树雨连。
老龙寒剑影,孤鹤避茶烟。
玄到无言处,推窗一枕眠。

【注释】

宿方寺:在洛阳东郊,唐睿宗时建。

三首:《宿方寺》为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组。

避嚣:避开尘世喧嚣。来野寺:来到郊外寺院。学静惯参禅:学习静心,惯于参悟禅理。般若台:相传为佛教大乘教派所创,又称“法云”。

台风:指佛教中的空性思想。静:佛教中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

多罗树:梵语音译,意为宝树。连:相连不断。

老龙:比喻高僧。寒剑影:剑光闪烁如寒龙之影。孤鹤:比喻高僧。茶烟:僧人品茗时的烟气。

无言处:禅宗语,指佛性本体,是一切语言和概念都不可把握、不可描述的。玄:禅宗语,指佛性本体。推窗一枕眠:推开窗户,倚着枕头睡觉,表示超脱世事烦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隐居方寺后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世的纷扰,在方寺内静心修炼,参悟禅宗之道。他以空性思想为指引,将自然景物与禅意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句。其中,《宿方寺》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人在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喧嚣尘世的厌恶之情。他选择远离城市喧嚣,来到这幽静的野寺之中。这种选择表明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方寺中的生活状态。他学会了在静心修炼的过程中参悟禅理,逐渐达到了禅宗所说的“台风”境界。这里的“台风”可以理解为禅宗中的无相境界,即超越一切表象,直指佛性本体的境界。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方寺周围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展示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变化。他看到了多罗树与雨滴交织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他也看到了孤独的老龙与飘渺的剑影,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坚韧。这些自然景观与禅宗理念相契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人在结尾处用“推窗一枕眠”这一形象生动的场景作为总结,表达了自己已经超脱尘世烦恼,进入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这里的“推窗一枕眠”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描写,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体现。他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维在方寺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成长与变化。它既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精神,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