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春骄碧玉蹄,为分清思草堂西。
风抛鱼尺水痕阔,云织莺梭树影低。
芣苡盈筐人自采,豕蛇归穴剑无提。
太平有象伊周在,谁向桃源问五溪。

《野寺寻春二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夏良胜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并给出其译文:

  1. 诗意解析
  • “十里春骄碧玉蹄,为分清思草堂西。”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碧玉蹄”形容马的颜色像碧玉一样鲜亮,”十里春骄”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草堂西”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用来思考或静养。这里的“为分清思”表达了作者在春光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 “风抛鱼尺水痕阔,云织莺梭树影低。”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风抛鱼尺”意味着风吹动水面泛起涟漪,如同抛掷出的鱼尺般宽广。而“云织莺梭”则是说云朵仿佛织布机上的梭子,轻柔地编织着天际。“树影低”则让人联想到树木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芣苡盈筐人自采,豕蛇归穴剑无提。”
    这句诗描述了人们采摘芣苡(一种植物),以及猪蛇回洞的场景。“芣苡盈筐”描绘了丰收的喜悦,而“豕蛇归穴”则暗示着自然界生物的和谐共存。最后,“剑无提”可能意味着放下了武器,不再有争斗,体现了一种和平的生活态度。
  • “太平有象伊周在,谁向桃源问五溪。”
    这一句是对和平盛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太平有象”指的是国家安宁,社会和谐;“伊、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理想的政治领袖;“谁向桃源问五溪”表达了一种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可能是想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求一个宁静的避世之地。
  1.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如将春天比作“碧玉蹄”,将水波比作“鱼尺”,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的行为,诗人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诗中的“风抛鱼尺”、“云织莺梭”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合一的心境。

《野寺寻春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