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长年过虎溪,此回忘却自家奇。
三槐器宇步犹缓,五柳丰神手欲携。
野鸟几声人逐北,零花万点岸移西。
无情只似风中蝶,都向诗坛借品题。

【注释】

郊游 其二:郊游(游玩)第二首。长年:指老年。虎溪:即虎溪,在今江西庐山东。相传晋陶潜曾在此作诗,后因以“虎溪”代指陶公。《南史·隐逸传》说:“(陶)潜解印去职,于是五柳树下作《五柳先生传》,自为其名。”此指陶渊明。忘却自家奇:忘记自己曾有过的才华。自家奇:自己的才华。三槐:指槐树,古代常用它比喻高官。器宇:指气魄、胸襟。步犹缓:脚步还走得慢。五柳:指《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所种柳树,此处用其典故。丰神:丰美的神态。手欲携:手想牵,形容对陶渊明的思念。野鸟:指山间的鸟雀。几声:几声鸟鸣。人逐北:人追赶着飞向北方。零花:落花。岸移西:江边的岸边被落花覆盖。无情:无心。只似:像。风中蝶:随风飘舞的蝴蝶,这里用来喻指诗人。都向诗坛借品题:都借用诗坛来评价。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晚年闲居时所作。他一生淡泊功名,不慕荣利,但到了晚年,却不免有“白发戴华冠,青云接朱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之感。因此,他在《郊游》组诗之二中,写下了这首寄情山水、怀念友人的七绝。

前两句“笑笑长年过虎溪,此回忘却自家奇”,写自己与好友王十朋久别重逢,感慨良多。笑笑笑,言笑之间,已度过了多年;又过了几年,才和十朋见面。虎溪,在江西九江西南,为庐山之支流,一名湓水。这里暗用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诗意,说自己虽然“笑”了,但内心并不轻松。因为自己“长年”过“虎溪”,所以“忘却”了当年的“自家奇”。所谓“自家奇”,是指早年在仕途上曾有过一些成就,而如今却已“长年”于“虎溪”边了,故云“忘却”。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自己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生涯中失意之后的感慨。

中间四句“三槐器宇步犹缓,五柳丰神手欲携”,写王十朋对自己的影响。这四句诗中,既有对王十朋当年才华的称誉,也有对他自己晚年生活情趣的描绘。王十朋曾官至尚书郎,退居家乡后,他仍不忘报国之心,常在乡中讲学,培养人才,并亲自教授诸生,因此人们称他“三槐堂”,意为他的家如三棵槐树那样高大,足以遮荫。王十朋还爱种柳,他在家乡屋旁栽了几棵杨柳,每当春天来临,柳枝摇曳,十分动人。这四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王十朋才华和品格的赞美;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受到王十朋影响,生活情趣变得悠闲自得。

最后两句“野鸟几声人逐北,零花万点岸移西”,写景。这两句诗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山中的野鸟),又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野鸟”二字,不仅表明了季节(冬天),而且暗示了时间(傍晚),因为此时正是鸟儿归巢的时刻。“人逐北”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野鸟几声人逐北”,是说山中的野鸟随着人的追逐声飞向北边的树林去了;“零花万点岸移西”,是说岸边的落花随着水流漂到西边去了。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两句“无情只似风中蝶,都向诗坛借品题”,写诗人对现实的态度。前句说,那些没有情感的人就像随风飘舞的蝴蝶一样,毫无目的和方向地到处游荡;后句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的人只会借助诗歌这个工具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这是诗人对那些只知道追求名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的一种讽刺。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王十朋的回忆和赞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