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迎我白,野烧为农菁。
黎杖不扶老,春衫难得成。
岸柳莺语滑,渚蒲鱼浪生。
无由纳佳境,抉眦饱山明。
【译文】
溪边流水映着新雪,野草烧起绿茵茵。
我手持藜杖不倚仗,春衫难觅成衣匠。
岸上杨柳轻拂面,湖中鱼跃波涛声。
无计能邀美景入,只能眼含泪珠看山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任左拾遗,与友人崔国辅同游春郊,时值冬末春初,天气转暖,万物复苏,百花竞放,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溪流迎我白,野烧为农菁。
黎杖不扶老,春衫难得成。
岸柳莺语滑,渚蒲鱼浪生。
无由纳佳境,抉眦饱山明。
【译文】
溪边流水映着新雪,野草烧起绿茵茵。
我手持藜杖不倚仗,春衫难觅成衣匠。
岸上杨柳轻拂面,湖中鱼跃波涛声。
无计能邀美景入,只能眼含泪珠看山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任左拾遗,与友人崔国辅同游春郊,时值冬末春初,天气转暖,万物复苏,百花竞放,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喜得酒联句”,然后理解全诗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注意从标题、注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可。 (1) 第一句“荒村难问市”,意思是说在荒僻的村落难以去集市上买些货物;第二句“古刹倒芳樽”,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庙宇前倾倒美酒来祭祀神灵
【注释】 宿方寺:在洛阳东郊,唐睿宗时建。 三首:《宿方寺》为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组。 避嚣:避开尘世喧嚣。来野寺:来到郊外寺院。学静惯参禅:学习静心,惯于参悟禅理。般若台:相传为佛教大乘教派所创,又称“法云”。 台风:指佛教中的空性思想。静:佛教中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 多罗树:梵语音译,意为宝树。连:相连不断。 老龙:比喻高僧。寒剑影:剑光闪烁如寒龙之影。孤鹤:比喻高僧。茶烟:僧人品茗时的烟气
【注释】: 宿中方寺三首 其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绝。宿方,指住宿在方丈室。便,通“便”,闲谈之意。茶膏,指茶叶熬成膏状的茶叶。真,纯正。破墙通月色,空阁接云亲:夜深,月光穿透墙壁洒满整个房间;空阁与云相接,仿佛云气从阁上飘过。切切笛中雨,浮浮瓮底春:笛声悠扬宛转,宛如细雨打在竹叶上的声音,瓮(瓦器)中的水像春天般泛起层层涟漪。五更清梦晓,门放欲来人:凌晨五更时分,我梦见自己在梦中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赏析诗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看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二是看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形象;三是看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风格;四是看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时,首先指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注释和整首诗的意思进行分析。如“有雨梧逾碧,无风竹自开”,意思是下雨后,梧桐叶更显翠绿,没有风吹动,竹子也自然地开放了。其中
【注释】 晚眺:傍晚眺望。 密云驱雨过,山为送青来。 密云驱走雨水,山峦送来青山。 犬吠行人住,牛奔牧竖回。 狗叫声中人们驻足,牛在奔跑中牧童返回。 好句随凉得,芳樽入夜开。 好诗句随着凉意获得,佳酿随着夜幕开启。 床头无所有,几卷旧书堆。 床头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几卷旧书。 【赏析】 《晚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
墨竹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有影浓且淡,无根枯复荣。 诗魂偏入格,聊寄故人情。 注释与赏析 1.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 注释:描述竹子的形态和特性。 - 赏析:通过“依然老嫩茎”表达了竹子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其本质始终如一。 2.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 注释:形容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美丽。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风雨和雪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重要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作答。 “登高穷暮景”的意思是登上高处眺望,尽目远望,直到日落西山的景色。登高,是登山的意思;穷,是极尽的意思;暮景,傍晚的景色。“云树郁苍苍”的意思是云烟缭绕树木茂盛。“牛饱眠烟草”的意思是耕牛吃饱了躺在绿油油的草上。这句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图
【注释】 和答云山塔寺小憩 其一:招提清欲水,不许点尘侵。 招提:寺院名。 清欲水:清澈的泉水。 不许点尘侵:不要让一点灰尘落在泉水中。意为保持水质的清洁。 径曲履痕薄:曲折的小路上,踩在鞋上的脚印很浅。 云封塔影深:云雾缭绕着塔的影子,显得非常深远。 佛说幻于古,人心巧似今:佛经中说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而人的心计却巧妙无比,与今天的人们相比毫不逊色。 几多朝市客,方寸有山林
披襟纳晚凉,微雨洒回廊。 松吼虬龙怒,稻翻云雾黄。 新词称绝唱,爽气协清商。 更到山城远,檐铃代击梆。 注释: - 披襟纳晚凉:展开衣襟迎接傍晚的凉爽。披襟,敞开衣襟;纳,接受;晚凉,指黄昏时分的凉意。 - 微雨洒回廊:细雨轻轻洒在回廊上。微雨,指小雨;洒,落下;回廊,古代建筑中曲折环绕的长廊。 - 松吼虬龙怒:指松树在风雨中发出怒吼声如龙一般威猛激烈。吼,大声呼喊;虬龙,传说中无角的龙;怒
【注释】 1. 寓松溪寺联句:作者与友人在松溪寺相聚,共赋诗作。联句,指两位或多位诗人同时赋诗,各成一章,相互唱和。 2. 立马:骑在马上。 3. 长风扫断桥:大风吹断桥梁。 4. 逢僧无故老:遇见的僧人没有什么原因而显得年老。 5. 磨石记前朝:磨石上刻有前朝的文字。 6. 崖古树遮目:山崖古老树木遮天蔽日,形容山高。 7. 台荒草没腰:台边荒芜草地淹没人腰,形容山高。 8. 鄙吝顿然消
【注释】:消客恨,排解忧愁。力春贫,指生活贫困。青霄,高高的云霄。金谷,晋代别墅名,在今河南洛阳西北。卬首,仰望。孤舟,独木小舟。阁水云,乘船在水上飘行,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 【赏析】:此诗为组诗《春郊杂咏》的第五首。全诗四句十四个字,每句五言,平仄相对,朗朗上口,读来琅琅有声。诗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前两句写诗人出门后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在溪桥晚景中的所见所感。
【注释】 春郊杂咏七首 其六:春天在郊外,我游历过很多地方。 少从南国游,负却东山卧:年轻时曾到南方游玩。 云深矮屋封,天青孤鸟过:云层密布的山峰下是低小的房屋,天空碧蓝,一只孤雁飞了过去。 索索诗酒缘,劳劳簿书课:苦苦地追求诗歌和美酒,忙碌地处理公文、文书的工作。 拂衣见高冈,顿把春愁破:拂去身上的尘土后看到高山,顿时将心中的春天愁绪扫荡干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七律
【注释】: 1. 春郊杂咏:指春天郊外的景色,多写于诗。杂咏:即随意吟咏。七首:这里指七首诗或七首诗的题目。 2. 其七:这是第(一)七首诗的题目。 3. 春睡:春天的困倦。苦:太。 4. 何事:什么事。 5. 浅莎:浅色的茅草。没:淹没。 6. 浅沙:浅色沙土。 7. 白鸟:白色羽毛的鸟。飞青山:飞翔在青山之上。 8. 典绂(fú):古代官员束发的结子,这里指做官。桑麻主:种桑养麻的主。 9.
【解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游的七律,前四句写郊游时所见之景。颔联“衙筹”即衙署中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这里用来代指官府。颈联“安石”指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习家池”指唐代诗人王勃的故居。尾联写在桃花杏花丛中的一家小酒店里休息,春色如此美好,有人知晓。 【答案】 注释: ①袍笏瞻天近——穿着官服,头戴帽子,仰望天空;近,靠近。②衙筹坐日移——衙署中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注释: 春草不受剪,形容春草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 茸茸弄鲜新,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好山三月景,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 野渡百年身,形容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仿佛在野渡上度过了百年。 花雨湿穿径,形容春雨纷纷落下,打湿了小径。 燕风轻掠人,形容春风轻轻吹过,使人感到舒适。 春归何底急,询问春天为何如此急切。 来往小车频,形容春天里车辆往来频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通过对春草、春山
诗句释义: 摇鞭催马络,莫道看春迟。 错认重经处,还疑未到时。 林坰自远俗,村落尔相知。 最喜杜公子,追游当我期。 1. 诗句解析: - “摇鞭催马络,莫道看春迟”描绘了一位骑马者挥动鞭子催促马匹,急于想要看到春天的到来。这里“摇鞭催马”表达了迫切的情感,而“莫道看春迟”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和时间的紧迫感。 - “错认重经处,还疑未到时”反映了诗人在经过一个地方时,误以为自己已经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