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消客恨,杯酒力春贫。
树立青霄上,蝶随金谷邻。
四方多事日,万里欲归人。
卬首溪桥晚,孤舟阁水云。
【注释】:消客恨,排解忧愁。力春贫,指生活贫困。青霄,高高的云霄。金谷,晋代别墅名,在今河南洛阳西北。卬首,仰望。孤舟,独木小舟。阁水云,乘船在水上飘行,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
【赏析】:此诗为组诗《春郊杂咏》的第五首。全诗四句十四个字,每句五言,平仄相对,朗朗上口,读来琅琅有声。诗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前两句写诗人出门后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在溪桥晚景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出门消客恨,杯酒力春贫”,写诗人出城之后,摆脱了客愁,借酒消愁。这两句用典。《世说新语·任诞》载:“谢公欲起大厦,先伐大树……子敬(谢安)闻之……笑曰:‘若林皋遥汉,想见吾辈龙蟠凤翔于此耳!’”谢安曾以“大树”自比,而刘裕则以“大树”自许。“杯酒”与“大厦”相对照,既表明自己无志于功名富贵,又表明自己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力春贫”三字,表明他此时正处在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但他却“贫”得一无所获。这一句既表明自己对名利看得很轻,又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
中间两句“树立青霄上,蝶随金谷邻”,是说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群山环抱的洛阳,只见那金谷山下,有一群蝴蝶飞舞着。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眼前景色优美迷人。“青霄”与“金谷”相对照。“青霄”指蓝天白云,这里用来比喻洛阳的高楼大厦。洛阳是东都,又是东汉王朝的旧都,故称金谷。洛阳地处中原,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所以洛阳又有“天下名郡”之称。《西京杂记》卷三载:“金谷者,洛阳北邙山也。”北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是著名的风景区。“蝶随金谷邻”一句暗用曹操的典故。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曾到金谷去游猎,看见园中有好大的牡丹树,便叫人把树上的牡丹摘下来放在他的坐榻上,然后命人把花枝剪下,插在地上,并命令左右的人将牡丹树连根拔起。当时有位叫毛玢的隐士,就写了一首《折杨柳行》,讽刺曹操专权暴戾,作恶多端。诗中写道:“高高山下有深沟,深沟之中有平陵。狐兔穴居但往来,黄鸡啄粟常纷纷。风从四方来,尘从上下生。鸡鸣向晨光,雄雉视太阳。两鸡相追光,飞飞向蒿莱。饥来舍余粒,寒来舍余衣。已去三宿留九日,翩翩翔集绕庭树。黄鹄举翅垂天翔,玄猿啸啸啼高岩。我欲一陈报主恩,君且胡不归故乡?”后来曹操知道了这首《折杨柳行》,十分生气,就下令将毛玢处死。“蝴蝶”在这里指蝴蝶成双成对地围绕着牡丹树飞舞,这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结尾两句“四方多事日,万里欲归人”,是说由于战乱频繁,国难当头,诗人不得不离开家乡。“日”指战争不断发生的日子,“归人”指远离家乡、渴望回归家园的人。最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复杂心情和矛盾心理。
这首诗写景抒情结合紧密,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流畅,音节和谐明快;结构严谨工整,层次分明。特别是诗中的对仗句和叠韵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