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墙垂薜荔,茎嫩绿眠苔。
吊古谁能事,匡今我不才。
烟萝孤隼落,泉镜乱鱼开。
立马长桥问,源头何处来。
春郊杂兴五首其四
注释:
- 短墙:矮小的墙壁。
- 垂:垂下。
- 薜荔(bì lì):一种植物,叶子呈长圆形。
- 茎嫩绿眠苔:指薛荔的幼嫩茎部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着苔藓。
- 吊古:凭吊古代遗迹。
- 谁能事:谁能做到?
- 匡今:治理当今。
- 我不才:我无能。
- 烟萝:烟雾缭绕的树木。
- 孤隼:孤独的鹰。
- 泉镜乱鱼开:泉水映照出杂乱的鱼群。
- 长桥问、源头何处来:长桥上询问源头所在。
译文:
矮墙边垂下了薜荔,幼嫩的茎上长满了苔藓。
凭吊古代遗迹有谁会真正关心?
治理现在的事情我却没有才能。
烟雾缭绕中只有孤独的鹰落在树上,
泉水映照出混乱的鱼群正被打开。
我在长桥上骑马发问,源头从哪里来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郊游时对自然美景的感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首句“短墙垂薜荔”形象地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薜荔作为一种藤本植物,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而“茎嫩绿眠苔”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植物在湿润环境中的生长状态,苔藓的点缀更增添了一丝生态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转向对历史的感慨。“吊古谁能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但同时也隐含了自身无能为力的无奈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困惑和无力感。
后两句则转入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匡今我不才”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未能妥善处理事务的遗憾和自责。同时,“烟萝孤隼落”和“泉镜乱鱼开”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暗示了内心的动荡不安。
最后一句“立马长桥问,源头何处来”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站在长桥上,诗人不禁发问:这一切美好的源头从何而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了诗人对自己生活、责任和使命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