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曲城隅水,悠然别有源。
岚光偕晚静,泽气与秋屯。
小艓宽于掌,芳洲环似盆。
苇乾声乍起,菰烂韵无存。
一任风掀烛,徐当月满樽。
沿洄随所向,近远讵须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把握诗歌语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然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
(1)
“夜泛大明湖”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以“夜泛”为题,点明时间,交代了活动的内容;“数曲城隅水,悠然别有源”,写湖水曲折回环,宛转迂回,使人产生一种幽静之感;“数曲”“悠然”“别有源”是关键词,“数曲”写出湖水曲折回环,“悠然”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别有源”则写出了湖的源头,也表现出了湖的清幽。
(2)
“岚光偕晚静,泽气与秋屯”,这是第二联,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象:夕阳西下,晚霞与湖面的水汽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此时湖面平静,仿佛是一面镜子,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3)
“小艓宽于掌,芳洲环似盆”是第三联,写的是湖中小舟的景色:小船宽大得如同双手,而周围的芳草就像一个大盆一样环绕着它。这里的“小艓”指的是小船,“芳洲”指的是周围的花草,“环似盆”形容四周的花草如盆景一般环绕着小船。
(4)
“苇乾声乍起,菰烂韵无存”,是第四联,写的是湖上苇叶枯黄的声音:芦苇已经干枯,发出沙沙的响声;而湖中的菰已经腐烂,只剩下空壳。这两句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象:秋风萧瑟,芦苇已经干枯,发出沙沙的响声;而此时菰已经腐烂,只剩下空空的壳。这里“苇乾”、“菰烂”是关键词,“乍起”“韵无存”是关键词,“乍起”形容声音突然响起,“韵无存”形容声音消失,形象生动。
(5)
“一任风掀烛,徐当月满樽”,是第五联,写的是作者饮酒赏月的情境:任由风吹起蜡烛,让月光照在酒杯之上,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6)
“沿洄随所向,近远讵须论”,是第六联,写的是诗人观景时的感悟:沿着水流的方向随意地观赏着美景,不必计较距离和远近。这里的“洄”指水流的方向,“讵须论”是关键词,意思是“哪里用得着去讨论”。
【答案】
译文:
在夜晚的时候泛舟湖上,只见几道曲折的城墙边涌流着泉水,水面宽广得好像手掌一样,四周的草木茂盛,犹如一个大盆。小船宽大得像双
手,周围草木葱茏,好像一个大盆。傍晚时分,晚霞与湖面的水汽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此时湖面平静,仿佛是一面
镜子。芦苇已经干枯,发出沙沙的响声;而湖中的菰已经腐烂,只剩下空壳。任由风吹起蜡烛,让月光照在酒杯之上。沿着水流的方
向随意地观赏着美景,不必计较距离和远近。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大明湖的美景。首联点出时间,交代了活动的内容。颔联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湖中景色。颈联写船上景色。尾联写观
景时的感悟。整首诗写得清新淡雅,充满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悠闲自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