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在迷蒙杳霭间,苍苔不点石烂斑。
闻今正少桑林雨,那遣烟云归泰山。
【注释】迷蒙:模糊不清。杳霭:云气。苍苔:青色苔藓。点:涂抹。石烂斑:石上苔痕。少桑林:少昊之野,传说是黄帝放逐犯人的地方。那遣烟云归泰山:指让烟雾云气回到泰山去。【赏析】此诗写高硁斋太仆东归的景致。首句写高硁斋太仆东归的路途,在朦胧中前行;二、三句写沿途景色,苍苔不抹石头,烟云不落泰山。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亦在迷蒙杳霭间,苍苔不点石烂斑。
闻今正少桑林雨,那遣烟云归泰山。
【注释】迷蒙:模糊不清。杳霭:云气。苍苔:青色苔藓。点:涂抹。石烂斑:石上苔痕。少桑林:少昊之野,传说是黄帝放逐犯人的地方。那遣烟云归泰山:指让烟雾云气回到泰山去。【赏析】此诗写高硁斋太仆东归的景致。首句写高硁斋太仆东归的路途,在朦胧中前行;二、三句写沿途景色,苍苔不抹石头,烟云不落泰山。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在湘湖泛舟时,看到一幅画,即兴吟咏,抒发了观画有感之情。前四句为全诗的序语,点明题咏的画是一幅“鸬鹚梦”,后三句写画中人物、景物与作者自己的关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画作的看法。 “叫破鸬鹚梦”:鸬鹚,一种水鸟,生活在湖泊、江河等处。这里用“叫破”形容鸬鹚梦中的叫声非常动听,使人听了如入梦境一般。“粗吟与细呼”:指画中的鸬鹚鸣叫不止,声音粗而长。“柔风扶病橹”
【诗句释义】 1. 到顶知山大,他家尽小巫:登上峰顶才知道山是多么高大,而其他的小山就显得矮小了。 2. 试看烟似篆,应予号为炉:试着看烟雾像篆刻一样排列,应该称它为“香炉”。 3. 摩诘室安否,稽康书有无:请问摩诘(即王维)的居室还好吗?稽康的书还有吗? 4. 此原入画格,着我即成图:这原来是绘画中的佳品,我一画就成为一幅好画了。 【译文】 登高远望,才发现山峦叠嶂,巍峨壮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同汉逸康侯步出灵鹫寺踞石饮流萧然自远 - 关键词: 逸康侯、步出、灵鹫寺、踞石饮流 注释:逸康侯可能指的是某个隐士或高僧。“步出”表示他走出了寺庙,而“灵鹫寺”是一座有名的佛寺。在石上坐着饮流(指喝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 2. 只是无他供,家常石一支 - 关键词: 无他供、家常石、一支 注释:这里的“无他供”意味着没有额外的供奉或礼物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游飞来峰 其一: - 未写亦槁子,连天云一团。 - “未写”意味着尚未被书写或描述;“亦槁子”可能指的是一种质朴无华的状态。 - “连天云一团”描绘了一种浩瀚无边的天空景象,云朵如同一团连绵不断的布料。 2. 花情如石冷,鸟语逼人酸: - 花情如石冷,鸟语逼人酸。 - 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感受:花朵的美丽似乎带有寒意(花情如石冷)
山行即事 桥影如长练,肥蛙侮瘦驹。 十山则一水,东佛而西屠。 竹倩云为客,花囚蝶作俘。 风传糟气好,幸有杖头蚨。 注释: 1. 桥影如长练:桥的影子像一条长长的绸带,形容桥的倒影很长,好像一条绸带一样。 2. 肥蛙侮瘦驹:肥大的青蛙欺负瘦弱的马。 3. 十山则一水:十个山头只有一条水流。 4. 东佛而西屠:佛教在东部,而屠夫在西部。 5. 竹倩云为客:竹影好像云彩一样悠闲自在。 6. 花囚蝶作俘
【注释】 1. 《再至飞来寺送孟处士》: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诗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叹。 2. 飞来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畔。 3. 成小别:即指与友人分别。小别:离别。 4. 悲叹:悲伤叹息。 5. 召鹤僧持节:意思是说,这位僧人因为能够召唤仙鹤而受到尊敬,他手持旌节(一种古代官用的手杖)。 6. 埋花蝶:意思是说
诗句解释 1 习说又三载 - 这里“习说”可能指的是长时间学习或研究,而“三载”是古代对三年的称呼,意味着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时间。 2. 逢人胆过头 - “逢人”可能是指遇见别人或者在社交场合,“胆过头”则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或者勇敢到超出常规的程度。 3. 衙官班屈宋 - “衙官”通常指官府中的小吏,“屈宋”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屈原和司马相如的并称,这里可能是指官员们在朝廷中地位崇高
领取空蒙意,丛林五月寒。 注释:领取着那朦胧的意境,在茂密的丛林中感受到五月的寒冷。 译文:我领取着那朦胧的意境,在茂密的丛林中感受到了五月的寒冷。 雨如椎博浪,石可枕邯郸。 注释:(雨)就像椎山一样猛烈,(石头)可以当作邯郸那样柔软舒适。 译文:雨水如椎山般猛烈,石头如同邯郸那般柔软舒适。 渐觉身非肉,傥由山是丹。 注释:逐渐觉得身体已经不属于血肉之躯了,或许这是因为山中有仙丹。 译文
行路不期到,抛鞭任钝驴。 雨戾唾花面,云勤顾鹊庐。 诗材资大猎,湖长奉新除。 稍俟双眸阔,关门即著书。 【注释】: 1. 行路:行走。 2. 抛鞭:丢掉马鞭。 3. 钝驴:指老牛。 4. 雨戾:雨水打湿。 5. 云勤:云彩勤奋地工作。 6. 诗材:做诗的材料。 7. 大猎:打猎。 8. 湖长:湖的长官。 9. 新除:新任职务。 10. 双眸阔:眼睛开阔。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湖长时
诗句译文: 闻之刘梦得,只此外何奇。 青得山无奈,白为云可知。 亲僧因佛面,刻竹是花诗。 道破真名字,西来第几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鹫峰的景色和与僧人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中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佛教故事的引用和解释,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夷然观化复何酸,意味着张太公面对世间的变迁和变化,心态平和,不感到过分的酸楚或不适。天想缑山降玉棺,意指张太公仿佛感受到了天命的召唤或是宇宙间的某种神秘力量。 下面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解析: 1. 诗句释义: - 夷然观化复何酸:夷然,形容态度自然,从容不迫;观化,观察世间的变化;复,再次;何,为什么;酸,指的是内心的酸楚或不快。整句诗表达了张太公面对世事变化时的心态。 - 天想缑山降玉棺
松风忽过小溪湾,长出仇池石一班。 不问已知天地别,神仙自合享三山。 【注释】 题小桃源图:指画《桃源图》。韩寅仲先生:即韩琦(976-1048),字无咎,河南安阳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封魏国公。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韩琦所绘的《桃源图》作的题画诗。 “松风忽过小溪湾”二句,写画中景色。松风过涧,水石相映,画出一幅清幽恬静的景象。仇池石:相传为秦时隐士安期生炼丹于此。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注释】题:为……做诗。小桃源:即《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小桃源。寅仲先生:即韩愈,字退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号。辋川图:指王维的《辋川图》。 【赏析】此诗是韩愈为友人画的《小桃源图》而写的一首题诗。全诗紧扣“小桃源”这一主题,以“人”和“画”来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开头一句“桃花流水隐双凫”,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桃花盛开,溪水缓缓流去,两只白鹅在水中嬉戏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写登高所见的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志趣。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每两句为一组,第一组描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第二组抒发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 登张炼师三层阁:登上张炼师(即张果)的三层阁楼。张炼师是唐代著名的隐士,传说他住在华山上的一个山洞里,与世隔绝,过着隐居的生活。 - 高阁明霞飞采缯:高高的阁楼上飘动着彩色的云霞,就像用彩色丝线织成的布帛在空中飘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自来三日蒙头雨” - 字面释义:从过去开始三天就连续下雨。 - 关键词注释:蒙头雨,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给头部盖上了一层湿漉漉的布。 - 寓意分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持续降雨的观察和感受,可能反映了某种天气现象或心情状态。 2. “无节无肢不似鱼” - 字面释义:没有规律,没有形态,不像鱼。 - 关键词注释:节和肢,指鱼的鳍和尾巴等部分,用来支撑身体平衡。 - 寓意分析
【注释】 邹县:地名。道中:途中。驱车出战场:指从战场归来。骤马:骑快马。连阡:纵横交错。舒眼:眼睛舒服,心情舒畅。 【赏析】 《邹县道中麦秋志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写了孟浩然在归途中看到丰收的麦子的喜悦之情。首联写前年、去年战乱,作者都曾在战场上驰骋过,而今年却平安无事,可以安享田园之乐;颔联写自己这次归途的心情:不是贪看麦田的金黄,而是想看看这满目金黄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