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无他供,家常石一支。
册云侯洞口,诏水使诗脾。
味去僧无几,福逾佛不知。
三人谁免俗,判一与沙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同汉逸康侯步出灵鹫寺踞石饮流萧然自远
- 关键词: 逸康侯、步出、灵鹫寺、踞石饮流
注释:逸康侯可能指的是某个隐士或高僧。“步出”表示他走出了寺庙,而“灵鹫寺”是一座有名的佛寺。在石上坐着饮流(指喝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
- 只是无他供,家常石一支
- 关键词: 无他供、家常石、一支
注释:这里的“无他供”意味着没有额外的供奉或礼物。“家常石”则可能是指普通的石头。整句诗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
- 册云侯洞口,诏水使诗脾
- 关键词: 册云侯、洞口、诏水使、诗脾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神秘或仙境的场景,其中“册云侯”可能指的是某种神仙或隐士,“洞口”暗示了入口或者秘密通道。“诏水使诗脾”中的“诏水”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水源或力量,而“诗脾”则暗示了诗人或文艺工作者的天赋。
- 味去僧无几,福逾佛不知
- 关键词: 味去僧无几、福逾佛不知
注释:这里的“味去”可能指的是僧人修行后达到的一种境界,“僧无几”则强调了这种境界的稀有和难以企及。“福逾佛不知”则表达了超越一般宗教或信仰所带来的福报,甚至超过了佛陀本人所能达到的福报。
- 三人谁免俗,判一与沙弥
- 关键词: 三人谁免俗、判一与沙弥
注释:这句诗可能是在比较三个人物中谁能避免尘世的纷扰,并指出只有一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判一”可能指的是最终的选择或决定,而“与沙弥”则可能意味着这个人成为了和尚,进入了佛教的修行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隐士的日常生活和修行过程,展现了一种追求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隐士出家、饮流、修炼等方面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否定,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