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聚不几流离,尚是沉瘥未起时。
钟乳大须倾十斛,春霖少亦与千犁。
许行有辨真妖首,毕战无能即贼师。
蚤使时贤知此意,不教白骨满潢池。
《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
倪元璐,字汝玉。明代著名官员、书法家。他的诗作《过滕县时去妖乱六年矣》,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乱世的感慨与对和平的期望。
诗句一“六年聚不几流离,尚是沉瘥未起时”,描绘了六年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诗人用“聚”和“流离”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用“尚是沉瘥未起时”表达了希望战争早点结束的愿望。这种对比强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明确,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句二“钟乳大须倾十斛,春霖少亦与千犁”,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之大,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
诗句三“许行有辨真妖首,毕战无能即贼师”,则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这里的“许行”指的是一个有能力辨别真假的智者,而“真妖首”则是指那些真正的奸臣,他们利用权术欺骗他人,却毫无本事。而“毕战无能即贼师”则揭示了当时一些官员无能且背叛国家的现象,表达了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深深厌恶。这两句诗既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又体现了诗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蚤使时贤知此意,不教白骨满潢池”,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民的关怀。他希望统治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危机,防止更多的无辜生命被杀害。
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