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枭卢喝,以官注者昏。
黄师呵自了,孔子击夷蹲。
谁任千秋担,公推五父樽。
无将忠义死,不与吃河豚。
诗句原文及注释:戊辰春 其十
译文:
世事如枭卢喝,官员昏庸自顾。
黄师呵斥已定,孔子击毙夷蹲。
谁人能担千秋大任,公推五位父尊。
不学吃河豚而死忠义,亦不与同流合污。
赏析:
《戊辰春其十》是明代诗人倪元璐在戊辰年春天所作,共十首诗中的最后一首。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鲜明的个人立场,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的坚持。
诗的第一句“世局枭卢喝,以官注者昏”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官场腐败的深刻感慨。这里的“枭卢喝”比喻混乱的社会环境,而“昏”字则直接点明了官员的失职与昏聩。诗人用“枭卢喝”来暗喻当时的政治环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的呼唤。
第二句“黄师呵自了,孔子击夷蹲”则是对具体事件的讽刺。黄师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权臣或贪官,他们的横行霸道被诗人形容为“呵自了”,即自行其是,不顾民众疾苦。而孔子击毙夷蹲则是一种象征手法,意指正直之士面对邪恶势力时,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抗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正直之士的英勇无畏。
接下来的诗句“谁任千秋担,公推五父樽”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责任的担当和推崇。在这里,诗人提到了“五父樽”,一种古代酒器,象征着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然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指出,真正的历史重担并不在于享受生活,而是在于承担起拯救国家、拯救人民的责任。诗人鼓励人们要有所作为,不要只是沉溺于个人享乐之中。
最后两句“无将忠义死,不与吃河豚”则是对诗人自身行为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表示,他不会因为个人的安危而牺牲忠诚和道义,也不会像那些贪图享乐的人一样,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欢而放弃原则。这里的“吃河豚”是一个典故,源自于晋代的一则故事,其中一位名士因拒绝吃美味的河豚而被人嘲笑为“不识好歹”。诗人以此典故来形容那些只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人。
《戊辰春其十》是一首充满政治意味和社会批判的诗篇。通过对世局的描述、对具体事件的讽刺、对历史责任的强调以及对个人行为的肯定,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