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天东南,中与一线侔。
上出岷峨根,下合瀛海流。
乾坤几今古,日月争沉浮。
沆漭巫峡春,汨没匡庐秋。
金山有遗刹,汉阳多高楼。
平生丈夫志,雅慕子长游。
披图兴无际,拟溯青溪舟。
迟回不可往,望望双飞鸥。

这首诗是苏轼的《题鲍栗之同知江山无际卷》,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照:

渺渺天东南,中与一线侔。上出岷峨根,下合瀛海流。

  • 渺渺天东南(遥远的天边,东南方向)
  • 中与一线侔(中间仿佛只有一线相连)
  • 上出岷峨根(山顶好像从岷山开始延伸出去)
  • 下合瀛海流(山下像是汇合了海洋的水流)

乾坤几今古,日月争沉浮。

  • 乾坤几今古(天地间有多少次的更替和变迁)
  • 日月争沉浮(太阳和月亮总是在争斗,争夺天空的主宰地位)

沆漭巫峡春,汨没匡庐秋。

  • 沆漭巫峡春(巫峡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 汨没匡庐秋(秋天淹没在匡庐的景色之中)

金山有遗刹,汉阳多高楼。

  • 金山有遗刹(金山寺有遗迹可寻)
  • 汉阳多高楼(汉阳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建筑)

平生丈夫志,雅慕子长游。

  • 平生丈夫志(一生都有壮志豪情)
  • 雅慕子长游(非常仰慕司马迁的游历)

披图兴无际,拟溯青溪舟。

  • 披图兴无际(翻阅地图寻找无垠的世界)
  • 拟溯青溪舟(计划沿着青溪逆流而上)

迟回不可往,望望双飞鸥。

  • 迟回不可往(犹豫不定,无法前往)
  • 望望双飞鸥(望着一对飞翔的鸥鸟)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向往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和感慨。诗中的“渺渺天东南”描绘了天地间的辽阔,“上下与一线侔”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丽。诗人通过对山河、日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历史的尊重,通过对比古今、日月的沉浮,展现了自己对于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