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孤园著老僧,无尘心境已如冰。
何须同社招元亮,却恐前身是惠能。
到处林泉堪卓锡,一时衣钵可传灯。
问渠玉版师如健,容我来参最上乘。

注释:

寂寂孤园著老僧,无尘心境已如冰:在寂静的孤园里住着一位年岁已高的僧人,他的心境如同冰雪一样纯净。

何须同社招元亮,却恐前身是惠能:何必去结交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呢?恐怕我与达摩祖师有着相同的前世吧!

到处林泉堪卓锡,一时衣钵可传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为我搭建寺庙(卓锡)和传递佛法(传灯)。

问渠玉版师如健,容我来参最上乘:请问这位大师的法力如何强大?我渴望来学习最高深的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宁国重兴住持宗上人的尊敬和仰慕之情。诗人以清冷的笔触描绘了宗上人在静谧的寺院中修行的情景,展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禅意。

“寂寂孤园著老僧”,描绘了宗上人独处寺院中的孤独身影。这里的“寂寂”和“孤园”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而“著”则是强调了宗上人的存在感。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默默地闪耀在寺院之中。

“无尘心境已如冰”,进一步揭示了宗上人内心的纯净和冷静。他将一切纷扰都抛诸脑后,只留下一片宁静的心境。这种境界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既寒冷又清新。

诗人转向对宗上人的赞赏。“何须同社招元亮,却恐前身是惠能”,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宗上人超凡脱俗的赞叹。他认为宗上人不必追求名利,反而担心自己与达摩祖师有着相同的前世。这既是对宗上人的赞美,也是对他修行成就的高度认可。

“到处林泉堪卓锡,一时衣钵可传灯”,则进一步描绘了宗上人广受欢迎的景象。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愿意为他搭建寺庙或传递佛法。这反映了宗上人的影响力和他为众生所做的贡献。

最后一句“问渠玉版师如健,容我来参最上乘”,则是诗人对宗上人的深深敬意。他询问宗上人是否有强健的法力,并渴望来学习最高深的佛法。这表明了他对宗上人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修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宗上人生活和修行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修行道路的期望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