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闲游未许违,雪晴台殿望中微。
归田学士元能赋,入定高僧久息机。
尘外烟霞行渐近,林间车马到应稀。
我来不尽登临兴,把酒长歌对落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山寺闲游未许违,雪晴台殿望中微。”诗人来到小嵩山的山寺,看到雪后的景色,便想游览一番。然而僧人却不允许他进去游玩。“山寺闲游”点出题旨;“未许违”、“望中微”写出了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同时也表明诗人欲进不得的心情。
“归田学士元能赋,入定高僧久息机。”诗人来到小嵩山的山寺,看到雪景,想到自己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便想写一首赋诗。但是诗人又觉得,自己的文采不如这里的高僧。因此,他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尘外烟霞行渐近,林间车马到应稀。”在诗人看来,这山中的景色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美丽,以至于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的地方,那里的烟霞正慢慢地向他靠近;同时,他也知道,在这山林之间,车马行人一定很少。
“我来不尽登临兴,把酒长歌对落晖。”诗人在欣赏着眼前的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陶醉在这种美好的意境之中。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尽情地享受这种美好的情趣。于是他端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吟诵着这首赋诗,并且还对着夕阳唱起歌来。
【答案】
①“闲游”与“不违”呼应,突出了诗人想一睹山寺风光的愿望,但受到僧人的阻拦。②“赋”与“息机”相映衬,既写出了诗人因才不如高僧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他因无法进入寺院而不能领略其风采的遗憾。③“尘外”与“林间”相照应,不仅点明了地点的偏远,更写出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感受。④最后两句通过饮酒、吟诵和唱歌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快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