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郁郁隐佳城,一上新亭百感生。
口泽荒凉空在眼,泪痕零落正吞声。
斑衣竟失当年养,锦诰虚违此日荣。
再拜松楸心寸折,不胜遗恨负生成。
【注释】
谒先母夫人墓:向先母夫人墓前祭拜。谒,朝见、祭奠。
青山郁郁:形容山峦连绵,草木苍翠。
隐佳城:隐指先母夫人的墓地。
新亭:即临皋亭,在今湖北黄州西南。
百感生:感慨万千。
泪痕零落:指泪水流干了。
斑衣:古代丧服,用白布做成的衣服。
锦诰: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印信,这里借指先母夫人生前的恩典和荣耀。
松楸:古时用作死者坟墓的标志,松柏之木。
【译文】:
青山苍翠郁郁葱葱掩映着佳城,一登上临皋亭便百感交集。
眼前是一片荒芜景象,只能空自伤心流泪。
白发人竟已失养,锦袍华冠虚有其荣,愧对这盛世。
再拜坟茔心如刀绞,不胜愧疚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赏析】:
《谒先母夫人墓》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在夔州时写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全诗共四联,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抒情。首联“青山郁郁”写出了墓地所在的环境;“隐佳城”点出墓地,暗含对母亲逝世之地的怀念。颔联以“口泽荒凉”和“泪痕零落”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深。颈联以“斑衣”和“锦诰”来比喻母亲生前的恩惠以及诗人自己曾经的荣耀。尾联则通过“再拜松楸”和“不胜遗恨负生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和愧疚之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真挚,感情深沉细腻,充分表现了杜甫的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