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既平分,二气亦均施。
草木悦春晖,霜露亦凋瘁。
舒惨贵适宜,好恶初不计。
恩多易生怨,威亵忘敬畏。
治世以大德,小惠所不贵。
贤哉诸葛公,斯言深有味。
注释:
- 四时: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平分:公平地分配。
- 二气: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
- 均施:平均分配。
- 草木:植物,泛指万物。
- 春晖:春天的阳光,象征生机和活力。
- 霜露:霜和露水,象征凋零和死亡。
- 舒惨:形容事物的繁盛和衰败。
- 适宜:合适,恰当。
- 好恶:对人和事的好与恶的评价。
- 恩多:给予过多,导致负担沉重。
- 易生怨:容易产生怨恨。
- 威亵:威严被轻视。
- 忘敬畏:忘记了敬畏之心。
- 治世:治理国家的时代。
- 大德:伟大的道德。
- 小惠:小恩小惠。
- 贤哉:赞美之词。
译文:
四季分明,阴阳平衡地分配着各自的势力。草木在春天的阳光下生长,而霜露则带来了凋零和死亡。事物应该舒张有度,不能过于繁荣也不能过于衰败,对人对事的好坏应该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过多的恩惠容易导致怨恨,威严如果被轻视则会忘记敬畏。在治理国家的时期,应注重伟大的道德,而不是小恩小惠。诸葛公的话深含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生命的盛衰更迭。诗人以四时为喻,分别指出阴阳两种力量的均衡分配、草木的生长和凋零、事物的适度原则、人对事物好坏的评价以及恩惠与威严的重要性等主题。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