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寻幽寺,明霞飞远林。
四山新雨歇,一径绿苔深。
松老齐僧腊,泉鸣和梵音。
阶前两驯鹿,去住识禅心。
诗句释义
1 向晚寻幽寺:在傍晚寻找幽静的寺庙。
- 明霞飞远林:天空中的云霞渐渐飘落,落在远处的树林之上。
- 四山新雨歇:四周的山峰沐浴着新雨后的清凉,雨停后显得格外清新宁静。
- 一径绿苔深:一条小径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显得幽深而静谧。
- 松老齐僧腊:松树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如同和尚一样历经岁月沧桑。
- 泉鸣和梵音:泉水声中似乎伴随着佛教的诵经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阶前两驯鹿:门前有两只驯养的鹿,它们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幽静的寺庙旁。
- 去住识禅心:无论是去还是留,这些动物都懂得如何顺应内心的平静和修行,体现出它们的悟性。
译文
傍晚时分,我去寻找幽静的寺院,天边的彩霞逐渐消失,只留下淡淡的余晖映照在远处的树林中。四周的山峰经过一场细雨洗礼后焕然一新,空气清新,让人感觉舒适。一条小路两旁长满了翠绿的苔藓,显得幽深而充满生机。
古老的松树见证了无数年月的变迁,它们与僧人一样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显得更加坚韧。泉水潺潺流淌,仿佛是佛经诵唱的声音。寺庙的台阶前,有两只驯养的鹿悠闲地走动,它们似乎明白如何生活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无论是离去还是停留,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体现了它们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这是修行者应有的觉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的幽静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美景,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通过对比“明霞”和“新雨”,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悟。
诗中“松老齐僧腊”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松树的生长与僧人修行的过程相对比,突出了时间的积淀和生命的智慧。“泉鸣和梵音”则通过声音与声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静谧之地。
最后两句“阶前两驯鹿,去住识禅心”更是点睛之笔,驯鹿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的写照,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它们无论在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这种能力是修行者追求的境界,也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与人内心平静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