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重过竹间轩,轩底清风鹤正眠。
童子出迎施问讯,老僧闲坐话因缘。
腊梅冷浸铜瓶水,春茗浓烹石鼎烟。
扰扰时人莫相讶,韩公自爱大颠禅。
【注】:
竹间轩:指天宁寺中的竹轩,即僧房。施问讯:僧人行礼问候。老僧:和尚或僧人。大颠禅:禅宗中的一种,以禅悟为最高境界的佛教宗派。
【赏析】
《复游天宁》,作者在重游天宁时所作。诗写重游天宁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了对天宁寺的喜爱之情。
首联“兴来重过竹间轩,轩底清风鹤正眠”,起句点题。“兴来”二字表明诗人心情舒畅,兴致勃勃地来到天宁寺。他走到天宁寺门前,抬头仰望,只见高悬在半空中的“天宁”两个金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诗人便走进寺庙,来到了竹间轩。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天宁寺的心情,又描绘出天宁寺的宏伟气势。
“轩底清风鹤正眠”,诗人来到竹间轩,只见这里环境清幽雅静,十分宜人。这时,一阵清风送来阵阵清凉的气息,使诗人感到格外舒畅惬意。抬头一看,几只仙鹤正在轩底静静地栖息休息。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宁寺的宁静与祥和。
颔联“童子出迎施问讯,老僧闲坐话因缘”,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诗人刚刚来到竹间轩,一位小尼姑就从轩内走出,迎接诗人的到来。她向诗人施礼问候,并邀请诗人到轩内品茶论道。诗人应允了,便与小尼姑一起坐下来品茶聊天。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天宁寺的环境优美,又表现了诗人与小尼姑之间的友好情谊。
颈联“腊梅冷浸铜瓶水,春茗浓烹石鼎烟”,进一步渲染了天宁寺的宁静氛围。诗人与小尼姑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时分。这时,小尼姑拿出一瓶腊梅花茶水给诗人喝,清香扑鼻;同时,还端上了一壶春茗给诗人品尝。这两句诗既描绘出天宁寺的环境幽雅,又表现了诗人品茶的乐趣。
尾联“扰扰时人莫相讶,韩公自爱大颠禅”,点题收束。诗人在天宁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临走时还特意提醒小尼姑不要告诉其他人自己曾在这里游览过。因为这里的景致太美,太迷人了!诗人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地方,是因为他非常喜欢禅宗思想。他认为,禅宗思想才是人生最正确的道路。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禅师一样,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的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天宁寺景色的描写和与小尼姑的交谈,表达了诗人对天宁寺的喜爱之情。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