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阁嵬嵬俯一丘,柏台清宴复高秋。
篱边黄菊经时晚,谷口青骢竟日留。
抱病有怀仍对酒,自公多暇几登楼。
临风不用伤摇落,归路月明山更幽。

【注释】

亭阁嵬嵬(wéi wéi):亭台楼阁高耸。嵬,高大。

柏台:指御史台。

篱边黄菊:篱笆旁边的菊花。经时晚:过了很长时间。

谷口青骢(cōng): 地名,在今陕西宝鸡东。青骢,青黑色的马。竟日留:整天停留不回。

抱病有怀仍对酒:抱着患病的心情,依然对着酒。怀,怀抱。有,存在的意思。

自公多暇几登楼:自己因为公务繁忙,很少有机会登高。自公,自谓。多暇,闲暇的时间很多。几,将近。

临风:面对风雨。不用:不必。伤摇落:因秋风吹动而感到凄凉、悲伤。摇落,落叶凋零。

归路月明山更幽:归途上月光明亮,山路显得更加幽深静寂。

赏析:

这首七律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亭阁嵬嵬俯一丘,柏台清宴复高秋”,点题。诗人以“亭阁”起兴,描绘出一幅亭台高耸、层峦迭起的壮丽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宏伟开阔的基调。接着,又通过“柏台清宴”和“高秋”的对比,写出了“亭阁”的巍峨,并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颔联“篱边黄菊经时晚,谷口青骢竟日留”,描写篱边黄菊和谷口青骢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颈联“抱病有怀仍对酒,自公多暇几登楼”,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抱病”、“有怀”、“对酒”、“登楼”等词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尾联“临风不用伤摇落,归路月明山更幽”,则以景结情。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临风”和“伤摇落”两个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临风”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的感受,又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而“伤摇落”一词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最后一句“归路月明山更幽”,则以景结情,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圆满。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在写作手法上,诗人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天,杜甫在长安西郊侍御使冯西田家中设宴赏菊。当时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诗人心情愉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