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曾同听棹讴,青杨白舫共夷犹。
秋来依旧峨眉月,独羡纶巾照白鸥。
注释:
- 蒙山丈从武阳驿放舟见忆春日同游奉答二首:蒙山丈,即王蒙山,字子高,元代诗人,曾任武阳县知县。武阳驿,在今山东汶上县。
- 青杨:指杨柳。
- 白舫:白色的船。
- 夷犹:犹豫不定,徘徊不前。
- 秋来:秋天来临。
- 独羡纶巾照白鸥:独自羡慕那戴着纶巾的隐者,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译文:
曾经和你一起听棹讴,青杨白船共夷犹。
秋天来了还是峨眉月,唯独羡慕那戴纶巾的白鸥。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蒙山在武阳驿放舟时,对友人的回忆之作。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春日里一同游玩的情景,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只能通过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慨。
首句“春日曾同听棹讴”,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共同享受春天美景的日子,他们一同乘船游玩,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听着美妙的歌声。这里的“棹讴”指的是划船时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次句“青杨白舫共夷犹”,诗人描述了他们乘坐的白色船篷,以及船上的杨柳绿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里的“夷犹”表达了他们在游玩过程中的轻松和自在,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第三句“秋来依旧峨眉月”,诗人描绘了秋天来临后,月亮依旧明亮的景象。这里的“峨眉月”指的是峨眉山上的月亮,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他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独羡纶巾照白鸥”,诗人表达了自己独自羡慕那位头戴纶巾、身影在月光下清晰地显现出来的隐者。这里的“纶巾”指的是古代隐者的装束,代表着他们的隐逸生活和高洁品质。而“白鸥”则是诗人心中的自由象征,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隐者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游玩场景和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中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