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丛林入洞天,扪萝越午到岩巅。
千峰合作莲花藏,双水高连玉液泉。
悟后丹砂俱幻法,行边修竹契真诠。
阇黎不用重留偈,小坐崖亭意已传。
【注释】
坐双飞桥:在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下,有一座飞来峰。传说唐僧玄奘取经到此,见一石洞,内有石床石枕,便坐其上,因名“飞来峰”。寺僧出孙思邈丹灶药炉:孙思邈(54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教学者。他隐居在嵩山少室山北麓的太乙观,炼丹制药,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少室山下建了一座炼丹炉。
留诗一首赠谢楚山上人:诗人写自己来到飞来峰下的双飞桥寺庙,见到孙思邈炼丹炉的情景,并写下这首诗赠给谢楚山上人。
【翻译】
早晨从丛林中出来,进入一个神奇的天境,攀着树藤,过了午后才到山顶。千座山峰如同莲花一样,互相重叠在一起。两股清泉高悬于天空,好像玉液一般。悟道后,认为丹砂也是虚幻的东西。修行边地,与修竹相契。和尚不用再次为我留下偈语。我小坐于崖亭之中,意已传达给和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了杭州西湖的飞来峰后的所做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飞来峰顶时所见的自然风光,以及他在山顶上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诗人登山的经过。“朝出丛林”四字交代了时间,表明这是在清晨;“入洞天”二句写诗人到了山顶,发现山峰如莲瓣般紧密相连,双水如玉带般高悬天际。这里的“洞天”是指佛教所说的神异境界,而“莲花藏”、“玉液泉”,则分别形容了山峰之奇秀和双水之清澈甘美。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山顶的景色。“千峰合作莲花藏”比喻说,这千峰就像莲花一样相互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双水高连玉液泉”则用玉液来形容双水的甘甜和清冽。这两个比喻都极富诗意,令人感到仿佛置身仙境。
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看法。“悟后”二字点出了作者已经达到了某种领悟的境界,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行边”则是说他正在修行边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真诠”指的是真正的道理或法则,而“修竹”则是古人常以之比喻高洁的品质。通过这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之道的理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重留偈”三字说明诗人没有再次为和尚留下偈语;“意已传”则表明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言行将所感所悟传达给了和尚。这里的“崖亭”可以理解为山顶上的亭子,而“意已传”则意味着诗人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了和尚。
这首诗通过对飞来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之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