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圌山外隔仙踪,明月关头路几重。
遥忆故人思故国,且从高躅蹑高峰。
千寻飞栈天为尽,万折危峦鸟不逢。
独羡陶潜归去早,一尊何处抚孤松。
【译文】
冬日里前往松潘途经窦圌山和明月关,都留有罗两华的题迹。当时听说罗两华已经担任贵阳宪长而返回了,心中很是怀念他,于是就写下这首怀望之作。
窦圌山外仙踪远,明月关头路几重?
遥忆故人思故土,且从高处蹑高峰。
千寻飞栈天为尽,万折危峦鸟不逢。
独羡陶潜归早好,一尊何处抚孤松?
【注释】
甲子:古代历法干支名,指年号。
窦圌山: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境内。
罗两华:唐朝诗人,字元远,号两华,与杜甫同岁。
宪长:官名,即太守。
高躅:高处的足迹,比喻高远的境界或境界高超的人。
千寻:一千尺。
飞栈:架设在悬崖峭壁之间的栈道。
陶潜: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孤松:独立不屈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松潘途中经过窦圌山和明月关时所写的怀望之作。诗中通过描写山川险峻和景物变化,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追求高远境界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