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栖兰若,飘飘尘外仙。
自应甘沈病,谁解守扬玄。
雨过金莲净,风回玉树偏。
有怀频落日,无暇访诸天。

这首诗是怀程惟光大兴隆寺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逐句的解析和注释:

第一句: “之子栖兰若,飘飘尘外仙。”

  • :此处可能是指作者本人或其友人。
  • 栖兰若:在佛教中,“兰若”指清净的寺庙或修行之地,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遁入深山之中修行的意境。
  • 飘飘:形容诗人如同神仙一般,超脱世俗,自由自在。
  • 尘外仙:意味着诗人已经脱离尘世纷扰,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第二句: “自应甘沈病,谁解守扬玄。”

  • 自应:表示应该如此,即理所当然。
  • 甘沈病:这里的“沉”可能指的是疾病或沉湎于某种状态。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应该甘愿沉溺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再为外界所动。
  • 谁解守扬玄:询问谁能理解并坚守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放逐和对高远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三句: “雨过金莲净,风回玉树偏。”

  • 金莲: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中的莲花。
  • 风回玉树偏:形容风吹过树木时,玉树被吹得倾斜,形象地描绘出风吹动树木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动荡不安。

第四句: “有怀频落日,无暇访诸天。”

  • 有怀:心中有所牵挂或思念的事物。
  • 频落日:频繁看到落日的景象,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不待的感慨。
  • 无暇:没有时间,无法顾及其他事物。
  • 诸天:泛指天空中的诸神或各种神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飘飘”和“尘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整体上,此诗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精神世界深层次感悟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