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尽日绕芦湾,历遍濡须白鹭滩。
狂浪飐篷衣欲湿,清风刮面晚生寒。
云开西楚山容瘦,潮涨东吴水势宽。
此景丹青描不就,天开图画与人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52年创作的。
诗句解释:
- 舟行尽日绕芦湾,历遍濡须白鹭滩。
- “舟行尽日”表示一整天都在船上航行。
- “绕芦湾”指船在芦苇环绕的海湾中航行。
- “濡须白鹭滩”指的是濡须河上的一个滩涂,这里有许多白鹭栖息。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一天的行程,从早到晚都在芦苇丛生的河边航行,途中经过许多白鹭常驻的地方。
- 狂浪飐篷衣欲湿,清风刮面晚生寒。
- “狂浪飐篷”形容波浪很大,船帆被风力掀起。
- “清风刮面”意味着晚风清凉,吹拂着脸庞。
注释:描述了船上人经历强风吹袭和急浪的冲击,感觉衣服都要湿透了,而晚风吹来时又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 云开西楚山容瘦,潮涨东吴水势宽。
- “云开西楚山容瘦”是指天空放晴后,西楚山脉显得更加纤细、轮廓分明。
- “潮涨东吴水势宽”是指潮水上涨后,东吴地区的水面变宽。
注释:通过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感受和认知。
- 此景丹青描不就,天开图画与人看。
- 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对眼前景象的惊叹,认为即便是最精湛的画家也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这一景致。
注释: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艺术创作上的局限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长途旅行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船行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景。诗中通过对比“狂浪”、“清风”与“晚生寒”等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对西楚山脉和东吴水域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地理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尊重与欣赏。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