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耽屿壑,卜筑傍云根。
野鸟闲情在,残书午梦存。
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
巷僻无车马,藤萝日绕门。

【注释】

  1. 屿壑:山间水边的景致。
  2. 卜筑:选择一块地来建造房屋,也指隐居。
  3. 闲情:闲散的心意。
  4. 残书:残缺的书籍。
  5. 竹寒晴作雨:竹子在晴朗的日子里也会像下雨一样阴湿。
  6. 林密昼常昏:树林茂密,到了中午仍然昏暗不明。
  7. 巷僻无车马:街道偏僻,没有车辆行人。
  8. 藤萝:蔓生的植物,此处指缠绕的藤蔓。

【译文】
一生喜欢山林水泽,决定在这里建造家园。
野鸟的悠闲自在,留在了我心中;
残卷中的知识,我午梦时还在回味。
竹叶在晴天时也能下雨,
树林密布,到了中午总是显得暗淡;
小巷僻静,没有车马来往,只有藤蔓缠绕着门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写照。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生平耽屿壑,卜筑傍云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他一生都沉醉于山林之间,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地方建造了自己的家园。这里的“卜筑”是指选择一个地方来建造房屋,同时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状态。
“野鸟闲情在,残书午梦存。”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的生活。野鸟在他的园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他也常常在午后的梦中与它们为伴。这里的“闲情”指的是悠闲的心情,而“午梦”则是指中午时分的梦境。这些细节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平静。
接下来的句子中,“竹寒晴作雨,林密昼常昏。”进一步描述了作者居住环境的独特之处。竹子在晴朗的日子里也能像下雨一样湿润,而树林茂密到中午时分仍显得阴暗。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幽静之美。
最后两句“巷僻无车马,藤萝日绕门。”则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由于街道偏僻,没有车马来往,所以这里显得宁静而祥和。而缠绕在门上的藤萝则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又展示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面。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