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屈南屏路,来寻慧日峰。
堂开宗镜法,塔定永明钟。
两水分清供,千岩向古松。
前朝留锡处,露滴草茆封。

【注释】

南屏: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南屏山,在灵隐寺旁。慧日峰:指南屏山中一座山峰,相传唐代有僧人在此修行成道,因而得名。永明塔:又称永明寺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之巅,建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永明钟:即永明塔上的大铁钟。

两水分清供:指西湖南北两水清澈,供游客游赏。千岩向古松:指西湖周围群山环抱,古松林立。前朝留锡处,露滴草茆封:指昔日僧人在此讲学传经的地方,如今仍留有遗迹,但无人再讲佛法,只有露水滋润着草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杭州灵隐寺南屏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佛学哲理的领悟。

首联“盘屈南屏路,来寻慧日峰”,诗人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最终来到了著名的慧日峰。这一画面生动地表现了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颔联“堂开宗镜法,塔定永明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灵隐寺的建筑和历史背景。宗镜法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而永明钟则是灵隐寺的象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灵隐寺的历史地位,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两水分清供,千岩向古松”,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两水清澈如镜,为游人提供了游赏的空间;而千岩则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佛教哲学的领悟。

尾联“前朝留锡处,露滴草茆封”,诗人最后提到了灵隐寺的前朝遗址。这里的“锡”指的是僧人留下的佛珠或袈裟等物品,而“草茆封”则形容了这些遗迹被岁月侵蚀后的残破状态。这一联既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感悟与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