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前山净,峰花细可数。
迢遥见虚阁,崔嵬出烟缕。
携杖陟其巅,蒙茸披蓁莽。
重冈乱纵横,深谷分子午。
循崖悄无人,慄若游天姥。
微风动壑吟,溪流互吞吐。
曲折十里馀,身如生毛羽。
梦来非一日,于焉惬所取。

繇碧云寺迤逦至玉皇阁傍深涧,行十里许

【注释】:
繇:通“游”,游览。
碧云寺:位于今浙江天目山中。
迤逦(yǐlǐ):曲折连绵的样子。
玉皇阁:位于浙江天目山中。
傍(bàng):接近。
深涧:深深的山涧。

【译文】:
游览碧云寺后,继续前行,在玉皇阁旁的深山中行走了十里左右。
雨过之后,前边的群山显得格外清新,山峰间的花丛细得可以数清每一朵。
遥望远方,隐约可见一座高耸的阁楼,它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
拿着杖头攀登到阁楼的高巅,只见茂密的草木覆盖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和莽莽苍苍的树林。
重重山峰纵横交错,深邃的山谷里时有阳光洒落。
顺着山崖静静走着,四周寂静无人,仿佛是在天姥山上游走。
微风轻拂着山壑,发出阵阵吟唱,溪水互相冲击着流淌。
曲折绵延走了十里多,感觉身体轻飘飘如羽毛一样。
自从梦中来到这里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心中无比满足和惬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浙江天目山时的即兴之作,描绘了天目山的秀美风光。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雨过山间、峰间花簇、远景虚阁、近观山林,再到攀高登山、山径苔藓和深谷日影,最后到静走山崖,一路走来,景色变幻无穷,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致的变化而起伏波动。

首句“繇碧云寺迤逦至玉皇阁傍深涧行十里许”点明了游览的起点,碧云寺与玉皇阁分别在天目山的不同位置,通过这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兴奋。

第二句“雨过前山净,峰花细可数”展现了雨后的山景之美,雨水冲刷过后,山间的花朵显得格外清晰,诗人用“细可数”来形容其数量之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迢遥见虚阁,崔嵬出烟缕”则是对阁楼远景的描写,“崔嵬”形容阁楼的高大,“出烟缕”则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联想到仙境一般的美丽。

第四句“携杖陟其巅,蒙茸披蓁莽”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诗人手持木杖攀登到了山顶,一路上草木繁盛,野草莽莽。这里的“蒙茸披蓁莽”形象地描绘了山林的茂密和幽深。

第五句“重冈乱纵横,深谷分子午”描述了山势的复杂多变,重重叠叠的山峰错综复杂,而深邃的山谷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

第六句“循崖悄无人,慄若游天姥”表现了诗人在山中的孤寂感和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悄无人”表达了山中环境的宁静与寂静,而“栗若游天姥”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奔放生活的渴望。

第七、八句“微风动壑吟,溪流互吞吐”描写了山中风声和溪水的和谐相处,微风吹过山谷发出声响,溪水流动时相互吞吐。

第九、十句“曲折十里馀,身如生毛羽”再次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曲折蜿蜒的山路让诗人感到疲惫却又心生喜悦。而“生毛羽”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在山路上的感觉,如同羽毛般轻盈飘逸。

第十一句“梦来非一日,于焉惬所取”是对整个旅程的总结和感慨,虽然只是短暂的一次梦境之旅,却收获良多,诗人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