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到开元寺,古屋荒凉可叹人。
黄鸟自飞门外柳,青松犹在水之滨。
僧雏未识前朝事,客子空悲岐路身。
策马归来将日暮,风烟回首一沾巾。

重过开元寺有感

七年不到开元寺,古屋荒凉可叹人。
黄鸟自飞门外柳,青松犹在水之滨。
僧雏未识前朝事,客子空悲岐路身。
策马归来将日暮,风烟回首一沾巾。

注释:

  1. 重过开元寺有感:再次经过开元寺时有感而发。
  2. 开元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唐代著名的寺庙。
  3. 七年不到:已经过去了七年,没有再来过开元寺。
  4. 古屋荒凉:古老的建筑显得荒凉破败。
  5. 可叹人:令人感到遗憾或惋惜。
  6. 黄鸟自飞门外柳:黄鸟自由自在地飞过门外的柳树。
  7. 青松犹在水之滨:青松依然生长在水边的岸边。
  8. 僧雏未识前朝事:年轻的僧人还不懂得前朝的事情。
  9. 客子空悲岐路身:客人只能感叹自己身处岐路(指道路分岔的地方)无法前行。
  10. 策马归来将日暮,风烟回首一沾巾:骑着马返回时,天色已晚,风吹着烟雾让人不禁流下了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访开元寺时的感慨之作,通过对开元寺的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首句“七年不到开元寺,古屋荒凉可叹人”,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开元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叹自己已经远离了这个地方多年。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述了开元寺内外的景色变迁,如“黄鸟自飞门外柳”,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古屋荒凉可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接着以僧人和客人的视角,进一步展现了开元寺的过去与现在。“僧雏未识前朝事,客子空悲岐路身”两句,既反映了僧人对过去的无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最后两句,“策马归来将日暮,风烟回首一沾巾”,则以诗人归途中的情景作为结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