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千里白波来,画舫风轻五两催。
新雨晓看雷泽涨,冰壶秋映洞庭开。
洲前月落闻湘瑟,峡外云飞见楚台。
辞赋郢中应一变,汉家方重马卿才。

【解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王督学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其一,“长江千里白波来”句,描写江水滔滔,浪花飞卷,白浪滚滚,风平浪静,船儿轻摇。“画舫”,即小木船,泛指船只。“风轻五两催”,五两为古代容量单位,一五两为一斤。此处借指船儿的帆篷,帆影在微风中摇曳。“催”,催促、催动。“画舸”,即彩舟,亦泛指船只。

其二,“新雨晓看雷泽涨”句,写新雨之后,雷泽之水上涨了。“雷泽”,地名,今属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涨”,涨溢。

其三,“冰壶秋映洞庭开”句,写秋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如冰似壶,与天相接,分外明亮。“冰壶”,形容水澄澈如冰壶。“洞庭”,又名苍梧,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映”,“倒映”。

其四,“洲前月落闻湘瑟”句,写洲前月夜,听到湘水边传来的琴瑟之声。“湘”,即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流经湖南衡阳等地,入洞庭湖。“湘瑟”,古琴名。相传是舜帝时的乐官伶伦所制。“月落”,即月落西山。“瑟声”,瑟的弦声。

其五,“峡外云飞见楚台”句,写峡外云起,看到楚国的山陵高耸,云雾缭绕。“楚台”,即楚怀王游于云梦泽之上,梦见有神女来,自称是天帝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被秦国骗去了楚国。楚怀王因此忧惧而死。这里以楚台代指楚地。

其六,“辞赋郢中应一变”句,意谓:辞赋创作应该有所变革。“郢中”,地名,战国时楚国都城。“辞赋”,又称楚辞,是屈原等创作的诗歌总称,内容多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应一变”句,意谓:辞赋创作应当有所变革。“方重马卿才”句,意谓:汉家应当重视马融(字季长)的才学。“方”同“方当”,正当。“马卿”,即马融,字季长,南阳西鄂人,东汉经学大师、文学家、音乐家、史学家。

【赏析】

《赠王督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当时李白在洛阳授官右拾遗,王维则任监察御史,两人在洛阳相识并交好。

首联“长江千里白波来,画舫风轻五两催”,描绘长江上乘船顺流而下的壮丽景象。“千里”,形容长江水势浩渺;而“白波”,则写出了水势的汹涌澎湃。“白”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江水的洁白,而且使人联想到波涛滚滚。“风轻”、“五两”二句,既写江行之速,又写舟行之快。一个“催”,写出了船儿轻快的速度。这两句看似平平常常,其实富有动感,生动传神,令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有如亲临其境之感。

颔联“新雨晓看雷泽涨,冰壶秋映洞庭开”,写江上新雨后的景色。“新雨”,指春雨过后,雨水滋润万物,生机盎然。“雷泽”,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涨”,指江面上涨之意。“冰壶”,形容水澄澈如冰壶。“洞庭”,即大漦池。“映”,指倒映的意思。这两句写诗人站在船上远眺洞庭湖的景象。这两句写得清丽明净而又意境深远。

颈联“洲前月落闻湘瑟,峡外云飞见楚台”,写洲前月落之时的情景和峡外看见的云飞的景象。“湘瑟”,即湘江上的瑟声。传说是舜帝时的乐官伶伦所制。这两句写出江行所见的景致。

尾联“辞赋郢中应一变,汉家方重马卿才”,意谓:辞赋创作应该有所变革。“郢中”,地名,战国时楚国都城。“辞赋”,又称楚辞,是屈原等创作的诗歌总称,内容多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应一变”句,意谓:辞赋创作应当有所变革。“方重马卿才”句,意谓:汉家应当重视马融的才学。“方当”,正当的意思。“马卿”,即马融,字季长,南阳西鄂人,东汉经学大师、文学家、音乐家、史学家。这两句是说:辞赋创作应当有所变革,汉家应当重视马融(马季长)的才学。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王维的作品,它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现出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