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曾此驻龙旂,一夜空山拥六师。
春鸟尚思巡幸处,野花不似乐游时。
遥闻寺外江声落,倒见天边塔影垂。
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
牛首
先皇曾此驻龙旗,一夜空山拥六师。
春鸟尚思巡幸处,野花不似乐游时。
遥闻寺外江声落,倒见天边塔影垂。
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
注释:
牛首: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附近。
先皇曾此驻龙旗:指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南征。
一夜空山拥六师:指萧衍率领军队北伐,但空手而归,只带回了六名将领。
春鸟尚思巡幸处:指春天的时候,鸟儿还思念着皇帝巡游的地方。
野花不似乐游时:指现在野花已经不像当年乐游苑那样美丽了。
遥闻寺外江声落:指在远处听到寺庙外面江水的声响。
倒见天边塔影垂:指的是从高处向下看,可以看到天边的寺庙和塔的影子。
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如果你问起南朝梁武帝南征的事情,就能找到废弃的原野上的旧井和上面残留的碑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江南曲二绝》。诗中描绘了南朝梁武帝南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首句“先皇曾此驻龙旂”,描绘了南朝梁武帝南征的场景,他曾经在这里驻足,留下了龙旗。这句诗通过描绘皇帝的行踪,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句“一夜空山拥六师”,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南征的过程。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皇帝的军队浩浩荡荡,但最终却空手而归。这句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第三句“春鸟尚思巡幸处”,则转向了对自然的描绘。虽然皇帝南征失败,但春天的鸟儿还在思念着皇帝巡游的地方。这句诗用自然景物来比喻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伤和无奈。
第四句“野花不似乐游时”,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现在的野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美丽了,这也许是因为历史的变迁。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第五句“遥闻寺外江声落”,描绘了诗人在远处听到寺庙外面江水的声响。这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怀念。
第六句“倒见天边塔影垂”,则是从高处向下看,可以看到天边的寺庙和塔的影子。这句诗通过视角的转变,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立体感。
最后一句“若问南朝昔年事,废原荒井有残碑”,则是对历史的追问和感慨。如果有人问起南朝梁武帝南征的事情,就能找到废弃的原野上的旧井和上面残留的碑文。这句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问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时光和历史的感慨和无奈。